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58|回复: 14

[原创文字] 支教以来写的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6 05: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次发一波诗竟然已经是2010年了……

没有各位老师的评点和支持,我不可能相信我能写诗。还记得在那一波诗里,屋子老师独独拈出“兀木生天地,一叶飘飞无”那首,说写的好,白水老师说同意。那是我第一次对什么是好诗有了一点微妙而朦胧的认识。

自从2013年支教回来,白水老师就嘱咐说回来看看,我也觉得应该把支教期间写的诗发上来,继续供大家欣赏和批评。可是,先是考研,然后又是适应紧张的学习,始终没出现适当的心情来发。于是一直拖到了现在,拖的过程中又写的诗的数量都超过支教两年的了……汗颜。

不过有些诗回头一看真是不能看……这里只发能看的,哈哈。

欢迎各位老师继续批评,发出来就是给大家批评的



夜车 20130714
碧水凝云聚欢已,大山飘雨入夜怀。
山路高低阴不见,一线车灯空中来。

支教的时候,一所学校就几个支教老师,多的5个,少的就1个,没朋友是个大问题。所以每次能和朋友聚上都特别开心。云南到处都是山路,这个大家都知道。从我支教的学校到县城,轿车半小时,面包45分钟,放在北京其实还没出朝阳。就是全是山路。一般很少天黑才回来,如果天黑,那天再加上下雨,山路的感觉就是这样的。



成都之行 20130816~17
重来秘境蜀国中,山植水盛江水浓。
詹茅像外钢流线,红素锅前雾凝空。
地铁穿城一刻路,天肥改壤四年功。
云中不显千层嶂,大河裁陆自回东。

我支教的地方有一个一年一度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我上一届支教老师2011年夏天开始办的,我们这拨人办了第2届,然后就一直延续下去了,到今年都第6届了。就是让学生选一个主题做调查, 可以是环境或社会问题啊,或者是当地物产文化,或者是职业规划、创业之类的。最后的结果用书面报告和海报、现场演示等方式展示出来。我们就负责给孩子做培训,如何做调查问卷,如何做调研,如何查资料,如何写创业计划书,如何写报告,如何想海报,如何做演示,等等。还可能围绕相关的主题组织一些讲座,有当地人实干的、做学问的,也有从云南走出去事业做得很好的。6周,那个县的几所有咱们支教项目老师的学校一起办,跟在学校做社团活动或者创业规划似的,又累又爽。最后做的最好的小组,我们就募款带他们去城市里转一圈。这首诗出来是我下一届老师办第3届的时候,也就是我支教的第2年,带这批孩子去的是成都。我个人是第二次去成都了。8月初去的,其他老师都回家了,就让我这个没什么事的“老人”带队了。这是我支教的最后一件事了,当时连我们这届支教老师的“毕业典礼”都开完了。当时有一名学生的家长正好在西南交大工作,组织了几名学校的讲解志愿者参观了一下这所大学,看到了詹天佑茅以升的像,还有一个动车组的车头。之后几位大学生和咱们的中小学生又聊了聊大学生活。出来的吃的火锅。嗯,雅俗共赏。那几天还去了四川省博物馆、武侯祠、杜甫草堂,还联系到在郫县安龙村做有机农业的高大哥。这一站孩子们比较感兴趣,随团去的本校老师没什么兴趣,觉得我们平时也这样啊。可能更重要的是精神吧。啊,还坐了地铁,孩子们都没坐过。哈哈。火车来回,火车在四川的山和峡谷之间穿行的感觉,真是特别的好。然后我就结束了支教生涯,回到贸大,继续读大四。



老子 20131018
大块飘风厚,老子骑青牛。
旬月安不语,欢喜见周流。
百代轮作复,一字到心头。
混沌焉有窍,恢恢任西游。

读余世存《老子传》开卷有感,如泪将涌,遂有此诗。



沈阳站别 20140421
不见东三省,黑土沃粱红。
大河慢淌乳,细轨轻落龙。
神凉钢凌顶,客语絮回穹。
白空失蒸汽,车启向前程。

我去支教,我爸我妈老大不乐意了,觉得我浪费两年时间。支教回来,就开始抓我,当时的方针是让我出国。我老大不乐意了……最后的结果是我说考研考北大,他俩觉得这个还行,你要考就考上。结果第一年没考上。我要考第二年,我爸我妈就愁。一愁就给我压力。哎呀妈呀。我看这诗的时间是4月,可能是我当时回了趟家吧。嗯,可能当时面谈了一下。不管怎样回家的感觉还是挺好的。沈阳的火车站,特别敞亮,钢的棚顶,老高了,又宽又长。总之一进去就是进火车站的感觉。当时我好像还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进这个新修的沈阳站。当时进去就是诗里写的那个感觉。当时的感觉就是第二年应该能考上。后来就是,不疯狂看书了,该看的都看了,就听听课,放放羊,抓抓精神,然后第二年的确考上了。后面2015年4起的诗,就都是录取之后的诗了。



赠柳凝 20140622
天轻风凝柳,山静雪化河。
身停玉龙偃,念转丹凤活。
夭夭神堪友,铿铿气不折。
盛世多歧路,澹者自观荷。

朋友姓何,所以第一句,嗯。啊,那是一个干啥事不极致就不痛快的练武的北京姑娘……没见过这样的,所以赠了首诗。



凌晨 20140626
玫瑰初潮沁远空,广厦惺忪立青红。
落落行人谁扬首,一声清笛去无踪。

可能那段时间跟武协出早操比较多……早晨的感觉真好啊。下学期要搬到北大校本部去住了。北大公园,环境优雅,空气清新。希望可以恢复出早操的好习惯。
我相信哪里都可以有诗,城市就应该写城市的诗。



伴游 20150621
忆彼小街整,树过似乐行。
夜上灯如水,河淡云出星。
旧车回哑语,旷衢远事情。
暗中数人走,或有大工程?

女朋友家里出点事,后来证明没有实质问题,那天晚上去颐和园外面溜达了一圈。当时我在西苑桥旁边租了一个搭起来的像施工队住的那样的房子,不知道叫啥。老便宜了……最后一句是那天晚上开的玩笑哈。



忆别鹤庆 20150701
鸟鸣晨桉隐,车缓雾路长。
雾开山抱县,天远日浮梁。
依稀似昨日,连点缀宅墙。
此去心遐往,难偃味陈肠。

这是我始终想写始终没写出来的诗,等写出来都两年之后了,所以叫“忆”别鹤庆。鹤庆就是我支教的地方,在大理和丽江中间。不要误会啊,农村就是农村。嗯。真的离开的时候,其实有一种“终于结束了”的感觉,这是无法控制的。支教还是挺苦逼的。走的时候,挺向往未来的生活。大学,社团,考研。但是,两年沉淀下来的人情世故,泛起来的五味杂陈,也是无法控制的。就是这样。啊,还有,这首诗不全是实写,不都是走的那天的情景,我走的那天好像根本就不是早上,也没有晨雾……这是多少次周末、假期进县城,还有几次去县城旁边山下的大气的县火车站,留下的总体印象。是的,我终于放下了思想包袱了……
PS:桉树是那边特别常见的一种树,又瘦又高,有时候还打点弯。我都在想这么瘦的树是怎么长这么高的……但是有一种奇怪的仙境感。



东海神回 20150725
十年疏况意,一朝梦外音。
阁昂岩树茂,天阔大海平。
风远形长浪,气涌窍鸥声。
谁养空灵性?且与地裂崩!

应该是十年没去海边游泳了,早晨起床梦见大海了……最后一句放厥词了哈,大家看看就好,看看就好。



站台 20151007
敢问何处是他乡?黄灯绿皮夜色钢。
一夜嚣嚣尘土气,清晨广场唱东方。

这是刚开学不久,十一去绍兴参加一个朋友(上一届支教老师,一个姐姐,对我们可好了,给整个单元做炒饭吃,那个单元是教工宿舍里面的单身宿舍,实际住的大部分都是支教老师)的婚礼回来时写的。其实我也没回北京站,听不见东方红,但感觉好像就应该是这个感觉。



无题 20151103
举目无光尽埃尘,何日脱通大雪沦?
茫茫荡荡天清远,闻诗无处觅行人。

应该是那天雾霾比较重。



渔家傲·恤寒 20151123
大雪漫落红光地。铺叶未矜成彩泥。人车穆行嘘蒸汽。茫夜底。浆流滚滚何曾毕。
欲将圣贤来自立。固知真雄望夷希。自得舟中两三粒。盍去彼。无他无我皆史意。

这可能是我写的最抑郁的诗。天哪,当时写完我自己都不想读。诗句有时候是自己对上的,有时候你不知道哪个词和哪个词能对上,只能多试几个词。这首诗就属于,对上了之后发现,怎么比我预期的还抑郁啊。想稀释一下,就稍微稀释一点点,没稀释出来。回想一下,当晚的感觉可能就是那么抑郁,只不过后来回想起来受不了而已。这首诗的平仄可能完全不对,因为我也没看。写词我基础还是太薄。抑郁的原因……当时可能想得比较多吧,刚入门,学中国哲学,老师上课反思的意识特别强,这可比知识难了不少,我当时有点找不着道路的感觉。



雪 20160205
首日
天如海落白沙散,树为巨藻墨线延。
平野未茫地色隐,风拂左右现斑斓。
次日
东方未明雪又至,迟迟漠漠厚冬枝。
荧荧点点观不尽,四野青芒未破时。
三日
日复一日今非往,雪上加雪煦作寒。
欲知北人金革意,先历百丝刮骨盐。
四日
人生三万六千日,野空散去一丝云。
不知天地何假我,大雪化尽雪心存。

这是参加了个国学冬令营(相当于小支教)之后写的。今年的冬天那个冷啊……14个老师病倒了一大半。诗最开始是给某天的日志写的简介,原文是“天如海落白沙漫,友似燕来几岁欢。童声朗朗回昨日,书读新新正此间。”除了第一句都是叙事了。后来我觉得这场雪每天的感觉都不一样,给我的感触太深了,决定专门写雪。其实还是不满意,跟当时的感觉相比……差的还远。如果说那首自己比较满意,第二首吧。最后一首也尚可。第一首第一句好,整组诗就是因为它才有的,但是后面接不上。想入画的太多,还是没找到平衡。



断思 20160409
至情或可安死生?损尽史思复一明?
长街夜上灯千树,车接云汉一腔风。

前两句又放厥词了……这首主要是后两句给大家欣赏一下……



峰征 20160423
夜色穆高峰,万古忘人征。
幽蓝天一壑,暖黄帐几篷。
月圆白晕广,山方墨点衝。
无晨无昏里,红日红旗升。

这首是看见地铁里的一个广告,照片拍的特别有感觉。颔联就是写那幅照片的。我还想起了小时候学的登珠峰的课文。



三行情书 20160515
汝,器也。
何器也?
蜜罐也。

这个,也可以算诗吧?
严格说这应该不算是写出来的,就是走在路上,觉得如果三行情书这样写,应该会很萌。感觉像是我看别人写的,觉得写的挺好。
这首诗诚挚地欢迎大家加上各种颜文字……



端午 20160610

云明波暗蝠游乱。
车飞影溅,路长人短。
树与楼齐夜虹盏。

几行歌声忽来远。
陌事阡人,肠结肺挽。
何命不免动涉川。

故交业海,错首失肩,
午月申年,聚语江畔,
始卒谁辨无悲欢。
随乡奉夏正此时,
离经叛道水呓酣。

要思考很多东西,思考不出来。人在他乡。很多地方的晚上都是很容易见到蝙蝠的,只是一般人都不仔细看,认成了鸟。这是我爸告诉我的。时间证明,说的对。朋友家里出了点事,是比较麻烦的事。晚上看到朋友圈里分享的毕业游唱小视频。啊,从虹远楼上听起来原来这么有感觉啊,在底下唱的时候完全感受不到。头皮发麻。午月申年,就是猴年马月,今年我们都过了个猴年马月。各种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发生的事情可以发生了,比如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中国文化是个整体,回到语境,看到真相,通观真相,主流就在那里了。离经叛道,干的就是这个。



长春桥上
一 20160624
楼高连云月,水远共车流。
街灯代星盏,漫天伴子游。
二 20160625
桥起长月下,水静远山缭。
明灭微楼吐,翕张弱海谣。

末句:车声。



车中偶成 20160624
暑来树碧天益蓝,白云三两中空悬。
不由随他奔万野,直究东海化风岚。

希望能给大家带去一丝清凉。



躁夜思 20160703
每至浓夜思绪结,浮暑固处冷冰裂。
星辰入碰熔焰扫,纱绸敷展飞烟灭。
叶绿荣枯血红走,地上水火天上月。
何能枕藉舟中远,谁来洒扫此世界。

有时候晚上真的是思绪很多很深,很苦。这时的诗感觉就是语言的狂欢。真的,有时写的时候都有这种感觉。就是爱咋咋地,痛快一下。
大家看过这样的帖子吗,叶绿素和血红素结构惊人相似……一个加镁一个加铁而已。



无名思 20160722
旷野见火明,孤树听蝉声。
穷茫凝月绽,褪色淀山形。
太白恒坚固,张子动鬼神。
遥来霜感臂,此夜更何人?

和爸妈去陕西关中游了一圈,才发现张载的横渠镇就在太白山底下,抬眼就是太白山……“其来也几微易简,其究也广大坚固”,“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张载哲学无与伦比的气魄,看来有几分是从这里来的吧。



就这些了。下面说点心得,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自己写的诗,五律居多,其次是七绝。韵脚是按现代汉语来的,我觉得没必要按古代的来。平仄有的时候也不对,我觉得,严格的格律诗我既然已经能写出来,现在就要注意有比语法更重要的东西。当然也是没时间没心思每次都打磨得那么严整了。五律多可能还是受老杜的影响比较深,一写就写到律诗上了。不过老杜厉害是七律,我却写不出来。试过,但是感觉七律,叙事还好,有内容,不然,要写得凝练,就要承载比七个字更多的内容,我的思绪还没丰富到那个程度。感觉很丰富的意境,一写,五个字就写光了。或者写成七个字,感觉水,又砍成五个字。写不出歌行体也是这个原因。还是看的少,琢磨的少。像《端午》那首,其实是写的时候不成诗,才成了这样的七四言混杂诗。
老师和朋友们说说吧,觉得哪里比较赏心悦目,哪里比较不满意,谢谢大家啦!
也希望大家看得开心~
[ 本帖最后由 兰谷 于 2016-8-6 05:2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 贡献 +10 收起 理由
minaday + 1 水云间卧虎藏龙啊
木兰晓芙 + 10 多谢贡献!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8-6 07: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兰谷归来!看了两首,颇好!一会儿要出门,等我回来再细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6 08: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白水 的帖子

兰谷是欣蔚师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6 23: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帝国重骑兵 于 2016-8-6 08:00 发表 兰谷是欣蔚师兄吗?

被看出来了哈~就是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8 21: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喜欢老子骑青牛那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9 13: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拜读一过,随便聊几句吧。一路读下来,印象较深的句子有:

  “山路高低阴不见,一线车灯空中来。”

  “长街夜上灯千树,车接云汉一腔风。”

  “楼高连云月,水远共车流。”

  尤其是第一句,画面感和动感,都很鲜明,这种句子也许没那么古意盎然,但就像杨万里的诗,非常鲜活。

  若就全诗而论,远风兄说最喜欢《老子》那一首,我也觉得这首不错,准确地说,我喜欢这首的前四句:

  大块飘风厚,老子骑青牛。

  旬月安不语,欢喜见周流。

  ……

  有点像宋诗里我比较喜欢的那种类型,语言有点散文化,但能一气流转而下,到“百代轮作复”开始,就有点板滞了。

  还有这首:

  人生三万六千日,野空散去一丝云。

  不知天地何假我,大雪化尽雪心存。

  头三句都好,最后一句,跟前三句殊不相称。当然,这是我的个人感受,你再品品。

  最后,关于格律,其实就算你主张可以不按严格的格律来,有些东西,还是在无形中地起作用,比如你这一首:

  夜色穆高峰,万古忘人征。
  幽蓝天一壑,暖黄帐几篷。
  月圆白晕广,山方墨点衝。
  无晨无昏里,红日红旗升。

  虽然你没有讲求上下句间的粘和对,但多数句子,第二字和第四字,还是平仄交错的,只有“无晨无昏里”这句不是,不但二四字都是平声,连一三都是,四个平声加一个仄声,所以这句念起来,语感相比较而言最不理想,可见,平仄变化,还是无形中制约着汉语的语感表现的。

  就说这些吧,仅供参考:)

  这几年你虽然没上水云间,但我还是常从各个渠道听到你的消息,这次既然又找来了,那就多回来转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0 21: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竟然是欣蔚兄,世界太小!且待把酒话桑麻,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11 02: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两位老师的评点!

有些可能是审美趣味问题吧。“一线车灯空中来”和“一叶飘飞无”一样,这个感觉就是从那来的。后面的“一声清笛去无踪”也一样。但我想也不能总是一刹那的清灵呀。所以,写律诗可能是一种有意识的反叛,追求一些醇厚的东西,一些更适合回味的东西。我也希望这次的诗里有一些不是第一次,而是第二次、第三次看到的时候,觉得不错的。

格律的确不是全然人为的规定,我有这个认知。我写诗的时候不是上来就套格律,而是反复读反复改,怎么上口怎么来,最后上口的往往还是符合格律的。不过也有不是这样的情况,我想可能是因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不一样。我还是相信语言本身。

而且感觉不合格律的东西也有它自身的规律。《峰征》那首,我也觉得“无晨无昏里”那句比较拗口,不过另有一种解释。这首诗前三联每一联上下句的第二字平仄都相同,和格律的要求正好相反,虽然不是刻意如此,但是造成了一种鼓点式的感觉,我觉得还是符合这首诗的主旨的,所以当时没改。尾联“无晨无昏里”的“晨”和“红日红旗升”的“日”却平仄不同,打破了这种节奏。而且全诗通读下来,我觉得第二字的这种平仄关系对全诗的感觉是更有影响的。

妄言了,其实还是水平不够,写不出《渡荆门送别》那样自然而然而又符合格律的诗。可能是读崔灏《黄鹤楼》的一篇赏析时,说前面“黄鹤”(3次)、“一去‘’、”复返“、”千载“这样的反复压迫,才让”空悠悠“的三字连平显得如此舒畅。对我产生了一些影响吧。我对格律是有敬意的,我只是想掌握它背后的道理,通过它背后的道理来把握它。当然,看了老师的评论,我觉得现在可能是再加强加强的时候了。

还有一点我觉得需要做一下说明。我看我自己的诗的时候,是把当时触动我的情境和写出来的诗相比的;大家看这些诗的时候,是把其他的诗(以及由这些诗构建起的对诗的理解)和这些诗相比的。其实,我是多么地希望,把那些触动我的情境,原原本本、完完整整、清清楚楚地地摆到大家面前啊!

但是,做不到,再好的诗也和原来的情境不一样。不一样还好,我害怕的是误导。翻开唐诗,我看到的是舍,而不是全,写几个关键点,其他舍弃。“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都是这样。如果不舍,很容易写成流水账,像唐以前的不少山水诗一样,少了意境;如果舍,问题又来了,我的意象和唐人相同,我的意境却和唐人不同啊!我走过长春桥上,往寝室回,看雾霾散尽的天空,云那么的阔那么的长,星星和月亮那么的清澈,天空那么的大,我看着这一带稀疏的高楼,楼顶慢慢闪着航空信号灯,一翕一张,眼前的车流不断也不慢,陌生却让人感到轻松,车轮压过柏油路的声音像潮水一样通向远方,头上是街灯,脚下是河水,这时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到的清朗,和古人的清朗,怎么会完全一样呢?

还是希望能从批评中得到一些如何从无言世界到语言世界的启示,可以说是私心吧,不过也是希望能呈现更好的意境给大家。

《老子》那首,还是解释一下,因为估计以后这样的诗还是会写很多……其实没有后半首也不会有前半首,真正想写的都在后半首,前半首是个背景铺垫。好像说:这样的思考,这样的心绪,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出现的。至于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境下出现,可能没有必然联系吧。可能心里始终想着一些事情,只不过天清地远的时候,这样的心思更容易流淌出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和“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和“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其实想想,有什么必然联系呢,就是心里始终挂着这些事罢了。这次还有几首诗也是这个思路。不知道这个解释行不行?

自从写诗以来,也会给人发,于是发现不同的呈现方式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一首诗自己写完,或者一条短信给朋友发过去,那是在日常生活中闯进了一首诗(即使是对自己来说,刚写成的诗也像是闯进来的),是诗和真实世界在碰撞,属于诗的东西很容易凸显出来,兴味就非常浓;成串地放在这里,就有点像《唐诗鉴赏辞典》了,一首诗的余韵还没有品完,就进入另一首诗的世界了,堆在一起,属于诗的东西反倒不容易看出来了。

哈哈,说了这些,其实还是在老王卖瓜,想说这些诗里有些还是值得回味的,不是“第一眼美女”。大家海涵啊。

其实我现在好奇的是,格律是如何形成的,它的音韵学的根据是什么,要解决什么矛盾,最终坚持了什么舍弃了什么;以及,歌行体(自由体?)相应是如何发展的,是不是保留了或者发展出一些格律体没有的东西。当然,这是相当长远的话了……

困得不行了……还有点心得,再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11 14: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啊,最后剩一点就是,散文式的句式,最近也恰好看到一个相关的东西。

感觉“大块飘风厚,老子骑青牛”有点以白对文的意思,上句特别的文,下句则比较白,让节奏舒缓了一下。

最近恰好看到了穆旦的一句诗:

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
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
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
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森林之魅》)

读起来就感觉有韵律,琢磨了一下,觉得这个韵律是来自文白的交错。看似都是白话文,但是朗读起来,有些是要按口语的节奏读,有些是要按骈文的节奏读。这四句诗,我觉得第一三句应该按白话文的节奏读,语气比较轻,比较自然,第二四句应该按古文的节奏读,比较庄重,节奏感、形式感都比较强。特别容易弄错的是第三句,因为它的字数和第四句一样。这里是先白后文,先轻后重,则是让语气加强了一下。感觉这种交错可以一用。




嗯,我会常过来看看的~!

[ 本帖最后由 兰谷 于 2016-8-11 14:2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1 16: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兰谷回来。帖子质量很高,得细品。旧体诗我完全外行,没法和你对话。你那三行情书写得真不错,太甜蜜了。 有点小事想问你,如方便请把你手机号发我站内信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4-27 00:06 , Processed in 0.04354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