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19|回复: 3

[语 言 学] 汉字与古代陶冶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7 10: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是较早使用陶器,掌握金属冶炼的国家。在中国的古文明遗址中,有不少地方出土过陶器。仰韶的彩陶,屈家岭的黑陶,龙山的蛋壳黑陶,余姚的河姆渡,甘肃的马家窑,都有古老的陶器。在文字产生以前的时代里,先民已经使用陶器。而至于冶炼金属,《墨子》载“昔者夏后开使蜚廉折金于山川,陶铸之于昆吾”,采金陶铸;《史记》记“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商周时期多姿多彩的青铜器,也充分说明了古人冶炼技术的高超。到了战国时期,在《孟子·许行》篇中,孟子把“陶冶”之人作为当时“百工”(各种手工业者)的代表,可见,陶冶在当时社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说文》:“陶,再成丘也,在济阴。从阜匋声。《夏书》曰:“东至于陶丘。”陶丘有尧城,尧尝所居,故尧号陶唐氏。”所谓“再成丘”,按照三国时期孙炎的说法,是“形如累两盂”的土丘,也就是像两个摞在一起的用土烧制的陶器盂一样,当地因丘而得名,所以地名叫陶丘。这个地方汉代属于济阴郡,大致在现在山东的定陶附近。
       陶这个地方,和尧有关。《史记·五帝本纪》:“帝尧为陶唐”,韦昭:“陶、唐皆国名。”相传尧最初曾被封于陶丘,后来又迁到唐地,所以才称为陶唐氏。也正因为如此,尧的子孙后来才有的以陶为姓,有的以唐为姓。姓陶的祖先还有另外一支,那就是舜的后代。舜的后人虞阏在周朝时做了“陶正”的官,也就是专管制作陶器之事的官,后来虞阏的子孙就以官为姓,也姓陶。《姓纂》上解释陶姓的来源时说:“陶唐氏之后因氏焉。虞阏为周陶正,亦为陶。”很简要地概括了两支陶姓的来历。可见,“陶”字之所以可以表示高地、地名以及姓氏,都跟陶器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实,陶器的“陶”是后出的分化字,原来表示陶器的字只写作“匋”。“匋”字的金文字形,右上方像一个弯腰的人形,中间部分表示工具杵,最下面像一器皿,整个字形像一个人持杵在器皿中捣东西。《老子》记载:“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其之用。”《荀子·性恶篇》也说:“故陶人埏埴而为器。”唐代杨倞注解说:“埏,击也;埴,粘土也。击粘土而成器。”古代制作陶器,要通过捣击粘土而制作陶器,“匋”字的金文构形,就像一个人拿着杵在器皿里捣粘土。《释名·释地》:“土黄而细密曰埴。”制作陶器时,所选的粘土也是非常讲究的。只有细腻的黄土,才能制作出精美的陶器。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先民就学会将具有黏性的土壤捣碎,用水调和,利用土的可塑性塑成各种器物。
       《说文》:“匋,瓦器也。从缶,包省声。古者昆吾作匋。《史篇》读与缶同。”所谓“瓦器”,是一切用土烧制的器具的总称。“古者昆吾作匋”,昆吾是夏商之际的一个部族,相传是颛顼的后裔吴回的后代,吴回在帝喾时期成为了南方的部落首领,曾接替他的哥哥成作了“火官”,即专门掌管火的官员。因此传说之中,是昆吾部落的人发明烧制陶器的技术。
        “匋,读与缶同”,这正点明了“匋”字与“缶”字的密切关系。“缶”甲骨文字形,就像以杵捣黏土之形。再在右上边加上“人”形,就成了金文的“匋”字了,可见,“匋”“缶”二字实同出一源,都是表示捣土制陶之义。所以《说文》对于“缶”的解释也是“瓦器”。
         缶作为陶器在日常生活中很常用,多用来盛酒浆、粮食或其他小件的东西,当然也包括一些贵重的宝物。所以宝贝的“宝”字中原来就有个部件“缶”。“宝”繁体字作“寶”,金文从宀从贝从玉从缶,表示把贝、玉这些宝物储藏在缶中,放在房子里藏起来,由此会合出“宝”字含义。
        缶除了作日常储物的容器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功用,那就是充当打击乐器。《周易》:“不鼓缶而歌。”《墨子》:“息于瓴缶之乐。”李斯《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缶……真秦之声也。”这些记述,说明瓮缶瓴之类的陶器具古代经常被用作乐器。受缶类陶器可以充当打击乐器的启发,先民创造了许多形态各异的陶制乐器,如陶埙、陶鼓、陶铃、陶钟、陶角、陶响球等乐器,演奏方法有吹奏的、有击奏的、有摇奏的。在西周初年,人们依据制作材料将乐器分作八类,即:金、石、土、草、丝、木、匏、竹。这就是所谓的“八音”。其中的“土”就是指陶制的乐器埙,可见陶器在先秦时期的音乐生活中扮演过十分重要的角色。
         用手工捏制的陶坯通常做工粗糙,厚薄不均。随着制陶技术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陶轮,称为“陶均”。陶均是一种水平固定在短轴上的木质圆盘,人们将陶坯放在旋转的陶均上,在缓慢转动中逐渐修整陶器使之光滑均匀。“均”字从土匀声,它其实是由“匀”孳乳而来的,与“匀”的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匀”的古文字构形,学界还没有统一的解释。我们认为,甲骨文中被人们释作“旬”字的字形,应该是“匀”字的初文,其构形正像将捶打好的泥片旋转着置于陶均之上,其中的一个短的笔道,像用木铲之类的工具将多余的泥片切掉。这样的工具在制陶过程中是很常用的。由于陶均的作用就是使陶器更加细腻匀称,所以“匀”就引申出均匀的意义,为了与均匀的意义相区别,表示陶均时便加“土”旁作“均”。《说文》:“均,平遍也。”引申指均匀、周遍之义。由于陶均是转圈的,这正是古代表示时间以十天为周期循环往复的情形相似,所以古人便借陶均的“匀”表示十天,后来又增加“日”旁作,这样就分化出了“旬”字。因此,“匀”、“均”、“旬”三字同一语源。
         陶器必须用高温才能烧制成功。在制陶的过程中,先民逐渐认识了各种原料在高温烧制下发生的形态变化,当他们尝试用高温烧制金属矿物时,冶金业也就慢慢出现了。可以说制陶技术的发展为金属的冶炼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陶和冶都需要高温烧制,所以后来二者组合成一个双音词“陶冶”,比喻在困境中磨练培养人的情操。
        《说文》:“冶,销也”。许慎认为,冶炼金属就像融冰一样,所以用“从仌”释“冶”。但是,考察战国文字,“冶”的较典型的写法,乃是从刀从火从口从二。关于从口从二,众说不一。其实,这“二”,来自古代的“金”的象形。“金”在古代,表示青铜。在古代青铜器中,有记载用“吉金”铸作彝器的记载。“金”字金文写作等形。在西周铭文中,“金”有时就写作,同时也说明,冶炼的“冶”字中的“二”,本是用来冶炼金属器具的铜块或矿石。
        “矿”字的古文作卝。段玉裁解释为“在石与铜铁之间,可为铜铁而未为成者也”,也就是矿石。卝字的构形应该是模仿矿井的形象。据《周礼》记载,当时就已经有“卝人”这样的官职,专门掌管金玉锡石之地,甚至在殷商卜辞中就已经出现视凿金于山为国之大政的描述。这说明,矿石的开采和管理很早就受到官方的重视。
        冶炼金属的目的就是要铸造各种各样的金属器械。“铸”字,《说文》:“销金也”。甲骨文和金文字形的铸,上面像两手捧着铸器,下面为器皿,器皿内有火。在比较复杂的金文中,铸的中间增添了表示青铜的“金”和声符寿。发展到睡虎地秦简,字形中的象形构件逐渐减少,演变为由义符金、火和声符寿三个部件组成。前两个部件表意,后一个部件表音,整个字变成了形声字。再后来,部件火省去,就成了现在的“铸”字了。
         金属器具除了采用浇铸法制造之外,还有一种打制的方法,文雅的说法叫锻造,通俗的说法叫打铁。《急就篇》颜师古注:“凡金铁之属,椎打而成器者谓之锻。”“锻”字原来并没有金字旁,一般认为,“段”的构形像手持工具从崖壁上凿石头的样子,其中的两短横正与“金”“冶”中的两笔相同,像矿石之形。《春秋左氏传》记载宋国褚师段字子石,郑国公孙段字伯石。古人名和字相应,这就从侧面印证了“段”的本义确实与矿石有关。后来,“段”逐渐引申为通过捶打烧软的金属,来制作刀斧之类的器械,于是便添加了“金”字旁作“锻”。锻的过程对于器械的质量非常重要,据东汉《太平经》卷七十二记载:“使工师击冶石,求其铁烧冶之,使成水,乃后使良工万锻之,乃成莫邪耶。”一把像莫邪一样的古代名剑,需要“万锻”才能制成,这就启示我们,一个人要想成为良才,就必须在艰难困苦中反复“锻炼”。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10: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完毕。这篇精彩小文由北师大王立军老师等撰写,转载时删去了古文字图片。汉字、汉语中的陶冶文化,了解了解也很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7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甘肃省博二楼有一个展厅都是陶器,从起源到后来发展及黄河流域遍地开花,四五千年之前的彩陶特别美,运用各种几何花纹,这样的设计一点不输现在的设计师。 [ 本帖最后由 minaday 于 2017-3-6 17:1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6 收起 理由
木兰晓芙 + 6 看到过图片,精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6 16: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naday 于 2017-2-27 15:13 发表 甘肃省博二楼有一个展厅都是陶器,从起源到后来发展及黄河流域遍地开花,四五千年之前的彩陶特别美,运用各种集合花纹,这样的设计一点不输现在的设计师。
今天上课还提到了甘肃马家窑文化,先人们的陶冶技术和审美观念令人惊叹。惭愧的是我连仰韶文化博物馆、安阳汉字博物馆还都没去过,只能在此表示对甘肃省博物馆不胜向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3-29 00:04 , Processed in 0.03488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