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白水

[思 想] 【管理员推荐】人文素质演讲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5 22: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简宁在2009-11-24 10:55:24的发言:

那么,一首动人、深刻的诗,我想,它提供了一种的可能,相对于。空,是另一种现实,我们平常看不见的、更贴近存在本质的现实
   

但是你说,到底岸上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还是水里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事实上没有一个是完全的现实,两者必须相互映照、同时存在,没有一个孤立的现实。然而在生活里,我们通常只活在一个现实里头,就是岸上的白杨树那个层面,手可以摸到、眼睛可以看到的层面,而往往忽略了水里头那个的、那个随时千变万化的、那个与我们的心灵直接观照的倒影的层面。
  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时候,我知道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我们始终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可以认知的世界,从某种方面来看,确实如此。但是,在现在一种越来越浮的社会氛围里,又有多少人反观本心?我们追逐着金钱物质等可以感受到得东西,可是我们却忘了我们的心灵,那个“空”。有多久我没有被一部文学作品感动了?现在的文学作品沾染了社会进步的一些不良风气,已经不纯粹,也不空了。或许我们得回望历史,找出真正经典的书来读,那才是真正的文学,才能提供与我们心灵直接观照的世界吧。


[em01][em01][em01][em01]


我们需要感动,这是人之为人所必须的一种情绪。

至于经典,其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自己可以慢慢在阅读学会取舍。心灵观照,说得好,如果读的书能够与自己的心相沟通,使自己的内心丰盈强健,那么它就是你的经典。经典是会变的,因为我们在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 21: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看了这篇文章和回帖一遍,说不出的感慨,很赞成远风说的“没有掌权者是天生的。作为掌权者,如果在芸芸众生时听到并认真思考过这段话,可能在日后掌权时会更清醒些。”

现实再丑陋,掌权者再恶劣,终会过去,因为人世会代谢,但如果现在的青年没有任何长进,未来和现在不会有什么区别。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 21:59:2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5 15: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個現象很有意思,貌似文人都比政客對政治更感興趣。但想想也不奇怪,史都是文人寫的,而史向來與政脫不了干系。不過對統治者期望過高的觀念似乎該轉轉,畢竟也是個人,我就覺得中國的高管問責制挺荒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7 19: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蔺潇 的帖子

首先是感谢能够看到这么好的文章,然后说说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绝大多数人会说,我们目前的社会太浮躁。充斥着对名利的追逐。试想一下,哪个时代不是这样?有人说,看看欧美国家,那也是经过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后才能达到的状态。自古及今,我们的生产力水平还是很低的,生产技术不是推动革新而是维持在一个绝对多数的温饱线上(《万历十五年》语),不追名逐利很可能就活不下去,即使活下去,对贫穷的恐惧还是会烙印在记忆中;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也说过,追逐利益是人的天性,约翰·纳什又进一步修改了其理论,人做对个人和集体最有利的事方可达到利益最大化。

所以,并不一定有评论时事的文章拿出来,就一定贴上“浮躁”的标签。不承认物质利益原则,很多事情就难以成功,赫鲁晓夫改革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当然了,屏弃浮躁更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7 19: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文知识,可能没有人文素养;但没有人文知识,则一定没有人文素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7 22: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发帖日期和之前的回复,这篇文章是第四次被顶上来了,不过才第一次看到。

“空,是另一种现实,我们平常看不见的、更贴近存在本质的现实。”
“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我们如果只知道有岸上的白杨,而不知道有水里的白杨树,那么做出来的价值判断很可能是一个片面的、单层次的、简单化了的价值判断。”
看到岸上的白杨,需知水中倒影;看到水中倒影,亦需知岸上的白杨。文学正是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视角,多种认识现实的可能性,藉此我们得以领悟很多仅仅透过个人经历难于领悟到的东西。毕竟每个人的经历是有限的,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使我们得以在深度、广度上扩充、丰富自己,进而接近那些“平常看不见的、更贴近存在本质的现实”。

作者将哲学喻为“迷宫中望见的星空”,读到“因为原始,所以深刻而巨大,所以人,对这样的问题,无可回避”一句时,忽然想到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当理学家们攀登到真理的巅峰时发现神学家已经在那里等了他们几千年”,想到世间很多事,是轮回的吧,起初由简单的“原始”发展起来,最终复归深刻、巨大的“原始”(似乎有点儿想偏了)。哲学作为引领,贯穿始终地存在,开阔了思维空间,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而掌权者的思考与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因其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

“对历史的探索势必要迫使你回头去重读原典,用你现在比较成熟的、参考系比较广阔的眼光。”
惭愧书读的很少,很多时候容易产生偏见,容易妄下断言。现在觉得“重读原典”虽难,却也很必要,定将在此方面多加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28 14: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讲大学语文课了,又重读了一遍主楼的文章,这篇文章要是收进新编的大语教材里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5 12: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年前就看过这篇文章,今天再回看时依然觉得字字在理。
 一直记得龙先生的这句:“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千山万水走到最后,我们最终的负责对象,还是“自己”二字。 
说到底,读文、史、哲,都是为了让自己安心吧。
想起龙先生《什么》里的两个问题:
”‘你们看见了我看见的吗?’”
“他是否很早就看见了我很晚才看见的?”
读书,了解外界,大概就是为了在迷茫时,困顿时,不解时,有所依吧
渐渐发现,未来并不会因为你虚长几岁就能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却可能因为你多看了些东西,而生活得更加自适和心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3-29 23:33 , Processed in 0.02852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