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紫璇

寒假读书楼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30 22: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货殖列传》有非常精彩的区域经济地理的分析,太长了就不再摘录了,感觉不论是研究区域经济,还是积累架空小说的世界设置素材,都是非常好的资料。司马迁的文字娓娓道来,读罢掩卷,真的让人感慨,太史公穿越千年尘埃,音声犹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30 23: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读完了《平准书》~

何为“平准”?
【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
其实就是是天下物价稳定的意思

《平准书》个人感觉主要记录了汉初以来国家和商人互相博弈的过程,最终以“大农”(个人感觉就是财政部)掌控全国重要物资流通,商人无有大利可图,不得不回归农业为结局。

总体而言汉代面临着几个经济问题:以对外作战为主因导致国库消耗巨大,百姓私铸钱币导致币值减值物价提高,商人囤货居奇与国争利,国家卖官鬻爵导致官吏素质下降。

我自己的分析是自汉武帝开始国家和商人的一系列斗争的源头其实就在于国库消耗这件事上,不论是长达五十多年的对外战争,还是各地的天灾与小型起义,以及宫廷建设和皇帝巡游,对于国库的消耗都是非常巨大,于是汉武帝在耗完了文景时期的积累,全国各郡的仓廪也都耗得差不多了,于是中央开始琢磨着怎么控制和调配更多的资源,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设置“兴利之臣”,其实就是财政大臣。

私自铸币是汉初以来就存在的问题,汉初允许私人铸造铜钱,但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控制铜矿的诸侯和大臣因为可以自己制钱,进而控制许多物资,以致富可敌国,甚至起了谋反之心。自此之后中央下令严禁私人铸币,但可能由于铸币技术的落后,天下人几乎没有不私自铸钱的。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我觉得一是国家取消了郡国的铸币权,并且将民间的旧铜钱收走,全部融成新钱。个人猜测应该是新钱的铸造工艺更加复杂,导致民间仿制成本更高,所以司马迁说非真工大奸不能为也。这样解决了私造货币的问题。

除了私铸货币,另一个问题是商人囤货居奇。这一问题的解决取得初步成效的是算缗、告缗的实行。国家规定了商人和手工业者需要按拥有财富和资产的多寡交钱,藏匿的人被举报之后,举报的人会得到被举报人一般的家产。由此全国大行互相告发的风气,国家也由此抄没了许多财产,府库为之丰盈。这一举措的影响是不少人开始及时行乐,不再注重积攒家财。而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国家的“大农”开始掌控重要物资的输送。一开始大农控制的是全国盐铁,具体措施是,私人不得随意铸造铁器及煮盐,而必须使用国家提供的铁器进行生产。对盐铁权的掌控使得“大农”逐渐具有支持对外作战、赈灾救济的能力。而告缗实行之后,所没的财物又悉数归于大农分配,这使得大农的实力进一步增强。而在桑弘羊接任大司农之后,他将大农下属的官吏派往各个郡国,县以下有各设置盐铁均输官,命令各地区以将市场上价格最高的财货来向中央交纳税赋,就这样大农根据市价的高低,向全国买进卖出货物,从而剥夺了大部分商人的利润,导致其不会不回归田产。由此解决了囤货居奇,物价起伏的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是中央卖官鬻爵,这个简直没法吐槽,中央缺啥就会昭告天下说,给我送多少多少我就赏你官做。这样的一个结果除了管理素质愈渐底下,其实也助长了汉代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还有一个后果就是全国可供役使的牢役减少,于是就出现了在国家缺人的时候。将一些买官之人贬为吏,支使到各宫干杂活的情况……

当然也有清流,比如卜式。卜式是个放羊的,因为请求倾其一半家产来助国击敌和自愿给河南政府捐钱救济灾民,而得到汉武帝赏识。我感觉卜式是个非常赤诚的人,用司马迁的话来说就是朴忠。皇帝让他做中郎,他不愿意,给他钱他又都捐了,最后武帝只好招呼他来皇宫里养羊,他才过来,过来之后也是每天穿布衣草鞋放羊,把羊都养得肥肥的,武帝很喜欢,后来又去做漕运官,最后成为齐国的丞相。每当国家需要的时候,卜式都会自愿身前,然后武帝就拿他当表率,但天下诸侯却不怎么感冒。可是后来卜式惹恼了武帝,他认为国家铸造的铁器非常粗糙,不利于人民使用,而对船收费导致商人不愿开展河运,导致货物不能顺畅流通,武帝从此就不喜欢他了,说白了这两条建议都动了国家的固有收入。最后卜式被贬为太子少傅。与卜式的被贬形成对比的是桑弘羊的晋升,左庶长,赐百金,这是因为桑弘羊使得大农最终将全国财货的控制权从商人手中夺走,使得人民税赋无加而财用益足,但这在卜式看来是国家在和人民做生意,而国家本应该只靠税赋来维系运营的。

总的来说,司马迁还是肯定了管仲、李克等财政能臣对于国家发展的贡献,但也提到了,大治之世,国家讲究的是庠序,是教化,所以重农绌末,而乱世则一切颠倒。我觉得卜式的担忧还是有道理的,国家直接与商争利,也就是既充当规则制定者,又充当玩家,这样开挂的游戏注定是玩不长久的。而武帝之后,汉室由盛转衰,可能这也是一个先见性的预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2 17: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楼不错,我要加入,最近开始读毛姆的小说《人生的枷锁》,读的是英文原版,看得有点儿慢。目前才看到主人公Philip的母亲过世,变成了无人管的孩童,寄居到乡村教区牧师的叔叔家,在进行了一系列融合与适应之后,被送到了寄宿学校。但因为天生跛足而被学校里的孩子嘲弄。据说这是一本毛姆自传体小说,看过中文版的同志们不要跟我剧透,我没看任何中文的介绍和书评。

点评

自传体的话,毛姆老爷子小时候也挺艰难  发表于 2018-2-4 17:41
欢迎采桑子姐姐的加入!!!!  发表于 2018-2-4 17: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3 17: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璇 发表于 2018-1-30 23:51
今天读完了《平准书》~

何为“平准”?

此贴中涉及的话题,尤其是所谓“抑兼并”与“不抑兼并”之争,秦晖在《传统十论》中有专文论述。主要结论是,主张不以现代语境阐释历史,古代的抑兼并与不抑兼并,无法对应现代的统制派与自由放任。抑兼并造成了国家“汲取能力”的过度发展,“不抑兼并”实则也与“不与民争利”相去甚远,因为权贵与平民,包括商人的起点根本不同,不抑兼并无非使得国库空虚,但权贵更加横征聚敛,藩镇力量增强,东汉之亡,就有这个原因。而从整个历史看,抑兼并造成的危害反而甚于不抑兼并,王朝倾覆之时,财力空虚反倒是少见的现象。最后,抑兼并与不抑兼并之所以都不灵验,在于缺少公正的规则和程序正义。

此文网上就有,可参考。


点评

感谢我叔的点评和安利!!!!  发表于 2018-2-4 17:09
赞同  发表于 2018-2-3 21: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3 21: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璇 发表于 2018-1-28 23:57
还有一段司马迁分析政治中心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介绍的是关中地区(今陕西中部)
第一句话是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后来周朝的公刘迁都邠,文王迁都镐,武王迁都丰,由于受先王文化的影响,老百姓依旧重视农业。
但这种情况到了秦国却不是这样,秦国的历代都城都是与商业集散地有关的,而这些地区之所以成为商业集散地都是与其地理位置有关(靠近巴蜀,或者羌戎)。后来又提到咸阳,咸阳是秦汉的国度,附近又设有皇陵,因此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许多人,但这里人多地少,由此人民更倾向于商业活动。关中南到巴蜀,巴蜀也有很多物产,但四面环山,好在有栈道也能四通八达,而褒斜是通往北方的咽喉,蜀人于是以其多易其鲜。而天水陇西等地,都与关中有着相同的风俗,畜牧业很发达,但土地贫瘠,而长安正好在它通往东方的道路上。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关中之地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不到十分之三的人口集中全国十分之六的财富。

我个人看完这篇的感受:
1、古代建都要么在土地肥沃适合发展农业的地方,要么在交通便利,商业集散的地方;
2、但客观条件并不是商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到咸阳强调的就是政治中心建立后,由于人的涌入,导致这里变成了商业中心;而巴蜀地区,虽然群山阻隔,但栈道的修建也使这里的商贸发展起来
3、关中坐拥如此多财富的原因,客观上沃野千顷,位置优越,农工商业发达,与政治中心的确立互相影响,另外靠近的地方都是富饶并且商业流通的地方

这段分析还是简单了点儿。看一下这段原文:
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而公刘适邠,大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治镐,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地重,重为邪。及秦文、、缪居雍,隙陇蜀之货物而多贾。献公徙栎邑,栎邑北却戎翟,东通三晋,亦多大贾。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南则巴蜀。巴蜀亦沃野,地饶卮、姜、丹沙、石、铜、铁、竹、木之器。南御滇僰,僰僮。西近邛笮,笮马、旄牛。然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襃斜绾毂其口,以所多易所鲜。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故关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实际上相关段落里提到的秦国时建都选址那几个地方,除了第一个地方雍邑以外,后面几个地方,包括咸阳,都在今天西安周边,和周武王选定的镐京一样,都在关中平原上(秦国都城选址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又跟秦国由西向东的扩张发展历史有关)。而平原是最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即使科技发展到今天,世界各国的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犹多坐落在平原,古代农业社会更是如此,而所谓的交通便利和商业集散,要么通过靠近大江大河来实现,要么就是坐落于平原,所以古代平原中建起的城市,往往兼有农业发达、商业集散之便。


点评

谢谢老大的点评,真的没注意地形地貌对于城市功能的影响  发表于 2018-2-4 17: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4 10: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插一楼吧,刚刚又看完了一本韩译世界童话《蝴蝶王子》,非常感动。最近看了些童话,也颇有些特别的感受。

点评

可以把感受写在这个楼呀~~~~  发表于 2018-2-4 1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23: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新拾起(敲)抄书的习惯,摘几段《一生的故事》里的最近读到的段落:

来自《小红灯》:

由于严寒,莫斯科笼罩在轻烟薄雾之中。从小饭店膨胀起来的门缝里冲出一团团蒸汽。在令人感到舒适的莫斯科的冰雪之中,在挂着霜花的林荫大道之间,在结了一层冰的窗户和微微发绿的煤气路灯的灯光之间,弗鲁别利的这幅画犹如一颗蓝色的钻石,犹如在高加索银光闪闪的峰顶上找到的珍宝,放射出异彩。在美术馆的大厅里,这幅画仿佛散发出一股美的寒气,让人感觉到人类悲哀的伟大。

我久久伫立在《魔鬼》前。我第一次懂得了,观看这样的画不仅能得到视觉上的高度享受,而且能从思想深处唤起一个人以前从未有过的一些想法。

我想起了莱蒙托夫。我想象他怎样走进特列加科夫美术馆,马刺小心翼翼地不发出轻微的响声。他进来时,在楼下前厅里敏捷地把灰色的军大衣扔到看门人的手里,然后长时间站在《魔鬼》前,用忧郁的眼睛仔细观看这幅作品。

这是他关于自己写下的这样几句痛苦的话:“恰似夜间的流星之火,世界上不需要我。”但,天哪,他大错特错了!世界是多么需要这样转瞬即逝的流星之火啊!因为人不仅仅是靠面包活着。

他认为自己是大地的俘虏。他在沙漠中浪费了自己心灵的热。但在这以后,沙漠里开遍了鲜花,充满了他的诗的力量、他的愤怒和悲哀,以及他对幸福的理解。要知道,这是他在羞怯地承认:“银白色的铃兰从那丛林下向我殷勤地频频点头”。谁知道呢,也许在洒上恶魔鲜血的山巅,在那砭人肌肤、凛冽的寒冷空气里,已经充满这丛林中亲切的小花的芳香。虽说这芳香是十分淡薄、十分遥远的。而他,莱蒙托夫,也和这个被打倒的恶魔一样——只不过是一个孩子,没能从生活中得到他渴望得到的一切——自由、正义和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9 00: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生的故事·“中学生先生们”》:

每星期我们都在菲佐夫斯基的斗室里大摆酒席。在这些酒席上,我们喝酒喝得最少(我们的钱只够买一瓶果子酒),而最多的是扮演莱蒙托夫作品中的骠骑兵,念诗,争论,发表演说和唱歌。

我们一直坐到早晨。因为吸烟吸得太多,屋里烟雾腾腾。我们好像觉得,透入这烟雾弥漫的斗室的黎明,也就是异常美好的生活的黎明。它就在门外等着我们。春天的黎明特别美。早晨清新的空气里,鸟儿在歌唱,头脑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故事。

……

我们常在散戏后在演员出入的门口等着波列维茨卡娅。她出来了——身材高大,眼睛是浅色的。她向我们笑笑,然后坐上雪橇。雪橇上的铃铛抖动起来。铃铛的响声沿着尼古拉耶夫大街向下,渐渐远去,消失在积雪的街道深处。

我们各自回家去了,雪还一直在下个不停。两颊在发烧。我们这些年轻人强烈的幸福感和我们相互追逐着,在很滑的人行道上奔跑,伴送着我们,好久不让我们入睡。

幸福化作夜间路灯的灯光,在我住房的墙壁上闪烁。幸福化作一堆堆雪花,撒落在地上。在温暖的梦境中,幸福整夜唱着它那关于爱情和悲哀的永恒的歌曲。

雪橇上的滑木在窗外嗖嗖作响,几匹烈马从一旁跑了过去。在这个夜晚,马是拉着什么人在奔驰呢?

罗穆阿尔德中尉的屋里,吉他的弦自己响了一声。弦上的声音久久地颤抖着。声音越来越细,直到变成——起初变得犹如一银丝,后来又变得像一根银白的蛛丝。于是静下来了。

白天忙忙碌碌,生活和诗牢牢地交织在一起,简直无法分清什么是生活,什么是诗。冬天就是在快乐的兴奋心情和白天的忙乱中慢慢过去的。

那时候,我已经完全是独自一人生活了,靠报酬不高的教课维持生计。钱仅够吃饭和去图书馆看书,但大概是由于年轻,那时候我完全没感觉到任何艰难和忧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1 11: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录。昨天下午读完了《台湾四百年》,大致有个历史发展脉络。记录其中提到的一点,在1895年开始日本占领台湾的50年间,台湾的精英永远是二等公民,因为受日本人压迫。在抗战期间,这些台湾精英有一部分被日本遣送到东三省参与战争,在这里他们又是高于大陆人的,这是一种非常尴尬和不知所以的状态。有一本书叫《亚细亚的孤儿》,便是这样的背景为蓝本写的故事。高晓松《晓松奇谈》里台湾系列也是用的这个名字,可惜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点评

孤儿,好重的游离感,也不知还能否再回家  发表于 2018-2-14 13: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6 14: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录。又读完三分之一本毛姆的《文学回忆录》。读完了亨利·菲尔丁与《汤姆·琼斯》、简·奥斯汀与《傲慢与偏见》、司汤达与《红与黑》、艾米莉·勃朗特与《呼啸山庄》这几篇。毛姆其中提到的一些语句摘录如下:

1.我们没有理由寄望一位作品令我们仰慕的作家必定是中规中矩的人。他的道德特性无助于也无损于作品的优劣。人生是小说家的题材,只是为了诚实描写人生,他必须尽情参与人生的兴衰浮沉;只由钥匙孔窥视是学不了多少东西的。

2.剧本是写来演出的,不是用来阅读的;剧本在文学方面杰出当然不错,可是好剧本是写给人演的,说不定有文学气息反而不容易演出。

3.人们谈品德,脑子思想的大抵是性爱方面,但贞节只是德行的一部分,也许不是最主要的。菲尔丁很热情,毫不犹豫地向激情投降。他可以温柔恋爱。爱情跟亲情不同,根植于性爱,但也可能有性欲无爱情。否认这一点只是虚伪或无知。性欲是一种动物本能,不比口渴或肚子饿丢脸,也没理由不予以满足。

4.毛姆在讲简·奥斯汀的时候引用了简最疼爱的侄女范妮写给别人的信件,其中提到她的姑姑,说“简姑姑确实不如她那种有才华的人所该有的那般文雅,她若活在五十年后,许多方面会更适合我们比较文雅的品位。她们并不富有,她们主要来往的任务并不高,换句话说,只不过是二三流货色,当然她们虽在智能和智性素养上优于别人,就文雅而言却跟他们同一水平”,而后毛姆的这一章的结语如下——

可见你尽管能轰动全世界,很遗憾仍不能打动自己的家人。

5. 司汤达一向对自己比对任何人有兴趣,他永远是小说的男主角。《红与黑》中的于连正是司汤达想当的那种人……他赋予于连他自己的好记性,他自己的勇气,他自己玩的腼腆,他自己的自卑感,他自己的野心,他自己的敏感、会算计的脑子,他自己的缺德和他自己的忘恩负义。我想从来没有一位作家将自己放入书中角色中,却刻画出这么坏、这么卑鄙、这么品行不端、这么可恨的人物肖像。

6. 安妮(艾米莉的妹妹)是一个温和漂亮的小姑娘,但无关紧要,她的才华并不高。艾米莉则完全不同。她可是一个古怪、神秘、阴森森的人。从未有谁当面见到她,看到的都是荒野池塘映出的倒影。她很清高,是个冷酷、叫人不安的人;她在荒野散步时偶尔会放纵地雀跃狂喜,你,若听见了,可能会觉得很不自在。夏洛蒂有朋友,安妮有朋友,艾米莉一个朋友都没有。

7. 《呼啸山庄》不是一本给人评论的书,是一本给人阅读的书。挑毛病很容易:此书非常不完美,但它拥有极少小说家能给你的东西,那就是力量。我没见过一部小说描写爱的痛苦、狂喜、狠心、执着描写得这么令人着魔。16至17世纪的西班牙画家埃尔·格列科有一幅伟大的名画:雷霆大作的乌云下,景色阴暗荒瘠,颀长消瘦的人体呈现扭曲的姿态,被一股阴森森的情绪魅惑,屏息不敢吐气;一道闪电划过浅灰色的天空,使场景带有一股决绝的恐怖的气氛,《呼啸山庄》就让我想起那幅画。

《呼啸山庄》是我少年时读小说体验非常震惊的一本,毛姆很到位地写出了我同样有的阅读体验。之前找到了《呼啸山庄》的英文版,打算读一遍原版。

ps:过年在家闲着没事,是读书写作的好时光。奈何江南无暖气,空调和电暖气怎么也找不到那个舒服的打开方式,以及颈椎问题让我难以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保持读写。

点评

颈椎问题可以试试针灸和按摩,保护身体最重要~  发表于 2018-2-16 16: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4-19 16:45 , Processed in 0.05244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