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84|回复: 1

[文 学] 洛朗 比内:《语言的第七种功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9 19: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活不是小说。至少您大概愿意这么想。罗兰  巴特沿着海狸街一路向北。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批评家正焦虑万分,他也的确有焦虑的理由。他一贯极为依恋的母亲去世了;他在法兰西学院开设的一门名为《小说的准备》的课,也以无可掩饰的失败告终:整整一年,他和学生们谈日本俳句、摄影、能指与所指、帕斯卡尔的“消遣”、咖啡馆服务员、睡袍、阶梯教室的位置——凡此种种,唯独除了小说。就这么讲了三年。他深知课程本身只是一个拖延的把戏,好让他不断推后动笔撰写真正的文学作品的那一刻,也使沉睡在他体内过分敏感的作家天分有理由继续沉酣不醒;而其写作才华,人人都说,在被25岁以下年轻人视为圣经的《恋人絮语》中已初露端倪。从圣伯夫到普鲁斯特,蜕变的时刻已经到来,他要在作家的殿堂里觅得一席之地。妈妈死了:自《写作的零度》以来,万事俱备,时机已到。
     政治,是的,是的,别急,且听我道来。自中国之行以后,他算不上虔诚的共产主义者。再说,我们对他也并无此期待。
     夏多布里昂、拉罗什富科、布莱希特、拉辛、罗伯-格里耶、米什莱、妈妈。一个男孩的爱。
     我不知道当时那个街区是否已经遍布“老露营者”商店。
     一刻钟以后,他将死去。
     我敢肯定,白大衣街的饭菜味道很好。我猜那些人吃得应该颇为考究。在《神话学》里,罗兰  巴特解码了资产阶级为自我颂扬而制造的一系列现代神话,他也凭此书声名鹊起。总的来说,在某种意义上,他是依靠资产阶级发家致富的;但他写的仅指小资产阶级。自觉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大资产阶级则另当别论,很值得分析;该写篇文章。要不就今晚写?何不立刻动笔呢?哦,不行,他得先挑选一下幻灯片。
     罗兰  巴特加快了脚步,对周遭视而不见;要知道他是个天生的观察者,他的工作也主要是观察和分析,终其一生都在猎捕各种符号。圣日耳曼大道的一切他都熟记于心。他看不见树,看不见人行道,看不见商店橱窗,也看不见过往车辆。他已不在日本。他感觉不到寒冷。他几乎听不到路上的声音。这有点像把柏拉图的“洞穴隐喻”反过来:他把自己禁锢在理念的世界里,对外界的感知因此模糊。在他周围,他看到的只是影子。
     我刚才提到的引起罗兰  巴特忧虑的理由,都是有历史依凭的,但我很想跟您说说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一天,他之所以如此心不在焉,并不仅仅是因为母亲的去世,或是写小说的有心无力,又或是对男孩们的日渐厌倦——他觉得这种厌倦已经无可挽回了。倒不是说他没有想到上述种种,他那强迫症的特质是无须怀疑的。但是那天,还有别的原因。他看似目光迷离、陷入沉思,但留心的路人能在巴特眼中辨认出一种他本人认为从未体会过的状态:兴奋。他的母亲、男孩们、假想中的小说,不仅如此,还有求知欲,以及与求知欲一同被激活的革新人类知识,甚至改变世界的自命不凡的雄心。当巴特穿过学院路时,他是否自我感觉像正在思索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呢?可以肯定的是,他没有留意路况。他在离办公室只有几十米的地方被一辆小卡车撞倒了。肉体撞击铁皮,发出沉闷可怕的声响。他像个破布偶一样瘫倒在路上。行人们吓了一跳。1980年2月25日下午,他们不知道刚才眼前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直到今天,全世界仍没人知道。


 楼主| 发表于 2018-1-29 19: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完毕。《语言的第七种功能——谁杀死了罗兰 巴特》是一部好书,在悬念、侦探小说的故事框架内,纳入了一些真实人物的经历和理论,如20世纪80年代欧洲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作家:罗兰·  巴特、米歇尔 福柯、翁贝托  埃科、让-保尔  萨特、罗曼  雅各布森、德里达、萨义德、德勒兹、阿尔都塞……,故事节奏快,细节丰富,险象环生,充满伏笔,让人欲罢不能。但百度找不到电子版,我只能把京东上这本书的“精彩书摘”内容复制粘贴过来。语言学与悬疑小说的碰撞,值得一看。
8d5494eef01f3a294ba7c7af9025bc315c607c6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3-29 22:16 , Processed in 0.0395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