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31|回复: 2

[语 言 学] 徐思益: 在语境中产生的歧义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26 10: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一定语境中产生的歧义现象

徐思益



1.0

近年来,语言学家非常重视句法的歧义现象的研究。本文试图提出另一种歧义现象,即在一定语境中产生的歧义现象来讨论。这就必须把这两种歧义现象区分开来。

1.1
句法上的歧义现象是一个可以分析为不同层次或者可以变换的结构体。例如:

(1)关心学校的教师。
(2)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例(1)可以分析出不同的层次:

(1a)〔关心+(学校的+教师)〕
(1b)〔(关心+学校的)+教师〕

例(2)可以有不同的变换:

(2a)〔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2b)〔谁+(都不认识+这个人)〕

例(1)语素序列不变,只是句法结构层次不同,它分别同(1a)(1b)相对应;(1a)是动词短语,(1b)是名词短语,即两个深层结构共一个表层结构。例(2)语素序列有变换,它分别同(2a)(2b)相对应,(2a)是主谓谓语句,(2b)是主谓句,也是两个深层结构共一个表层结构。


1.2
语境中的歧义现象,是指一句话语在特定语境中,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例如:

(3)语言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杨政委在大会上说“王守信全家红”是表扬,同一个词,“全家红”在老百姓口里则是咒骂。(刘宾雁:人妖之间。《人民文学》1979年9月号)

(4)“好了,好了!”看的人们说,大约是劝解的。
“好,好!”看的人们说,不知道是劝解,是颂扬,还是煽动。(鲁迅:阿Q正传)

例(3)例(4)都可以说是语境中的歧义现象。例(3)“王守信全家红”这句话,杨政委作为“表扬”说出来,而老百姓却赋予“咒骂”的意思,在语义上是完全对立的。例(4)最后一句话,看的人们说“好,好!”却不能准确判定这句话的意思“是劝解,是颂扬,还是煽动”,即人们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必须指出,例(3)与例(4)有一个重要区别。例(3)“王守信全家红”这句话,“在老百姓口里则是咒骂”,这是反话正说,是属于修辞上的反语格,是完全靠特定语境的烘托而产生的歧义,它与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咒骂)无关。例(4)的“好,好!”这句话,“不知道是劝解,是颂扬,还是煽动”,它既同阿Q与小D这场“龙虎斗”的特定语境相关联,又与这句话的语义解释有关系,即“好,好!”这个语句有“劝解”(停止殴斗)“颂扬”以及由“颂扬”而引申出的“煽动”(鼓励殴斗)的意思。本文只讨论例(4)一类与语句的语义解释有关系的语境歧义现象。


1.3
其实,句法上的歧义现象是着眼于语言分析,语境中的歧义现象是着眼于说话分析。我们知道,说话并不等于语言。“人们的说话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含着心理、生理、物理以及个人、社会诸种因素。这还是仅就说话人这一个方面来分析的。说话除了要有具体的执行人而外,还有另一个方面的因素,即说话的时间、地点、条件、目的和对象等等,我们统称之为‘语境’。句子虽然是说话的基本单位,是思想表达的手段,但是由于说话的语境不同,往往不能单从句子本身去了解说话人的思想。”①因此我们说,语境中的歧义现象是属于说话的思想内容的,句法上的歧义现象是属于语句的语义内容的;虽然说话的思想内容是通过语句的语义内容来表达,但表达形式和被表达的内容之间常常并非表里一致,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



2.0
语境中的歧义现象是作家或说话人有意创造的。作家根据表达的需要,在特定语境中制造歧义现象,或者是为了烘托情景的气氛,或者是为了丰满人物的个性,使表达形式生动活泼,产生最佳的艺术效果。


2.1
说话至少要在两个人之间进行,一个是说话者,一个是听话者。由于听话人的年龄、境遇、文化素养以及思想感情、精神状态等的差异,虽然说话人的话语是明确的,而听话人却不能完全理解,甚至发生误解,这是产生语境歧义的客观基础。作家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创造语境歧义的。例如,鲁迅《狂人日记》描写何医生给“狂人”诊病说:“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几天,就好了。”又对“狂人”的大哥说:“赶紧吃罢!”何医生说的这两句话含义是明确的,前一句是叫“狂人”静静地养病,后一句是嘱咐让“狂人”赶紧吃药。而听话的“狂人”却把前一句理解成要他“养肥身体”以便供他们吃,后一句理解为“吃人”——即大哥和何医生是“合伙吃我的人”。作家创造这种歧义,形象地描绘了“狂人”之患狂病的心灵状态。又如下面这段审判时的对话:

(5)“你从实招来罢,免得吃苦。我早都知道了。招了可以放你。”那光头的老头子看定了阿Q的脸,沉静的清楚的说。
“招罢!”长衫人物也大声说。
“我本来要……来投……”阿Q胡里胡涂的想了一通,这才断断续续的说。
“那么,为什么不来的呢?”老头子和气的问。
“假洋鬼子不准我!”
“胡说!此刻说,也迟了。现在你的同党在那里?”
“什么?……”
“那一晚打劫赵家的一伙人。”
…………
他第二次抓出栅栏门,是第二天的上午。
大堂的情形都照旧。上面仍然坐着光头的老头子,阿Q也仍然下了跪。
老头子和气的问道,“你还有什么话说么?”
阿Q一想,没有话,便回答说,“没有。”

这段话里,阿Q说,“我本来要……来投……”,是说来投革命党;审问他的老头子以为阿Q说的是“来投案自首”,所以追问他,“为什么不来的呢?”另一句,老头子和气的问道,“你还有什么话说么?”是问阿Q还有什么辩解申诉;阿Q不理解老头子问话的用意,就当成“没有话”的本义来回答说“没有。”结果,老头子对于阿Q在所问非所答的情况下,就判定罪行,把阿Q送上了断头台!这就活生生地展示了一位胡涂官审判一个麻木不仁的胡涂虫的滑稽场面。

再从语义内容看,这些语句也与造成这些语境歧义现象有关系。上举例证的“养”“吃”“投”都是没有带宾语的及物动词充当谓语,在特定语境中语义自足,传达“养病”“吃药”“投革命党”等主要信息。但是,说话人或听话人的头脑里还潜藏着另一种语境,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这些动词谓语理解为“养肥身体”“吃人”“投案”,于是就产生了歧义。


2.2
有时候一个语句可以同两种语境的话题相联系,于是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出现不同的理解(包括有意和无意的),就产生了语境歧义。例如:

(6)白茹……在崇敬的眼光里射出了探问的神色:
“王团长!生了吗?”
战士们出神地静等着王团长答复这句摸不清头脑的问话。王团长心里明白,嘴上却有趣的反问着白茹:
“哎!你这个小白鸽,我和你这么亲热,你还说我生了!真不讲理!”
“不!”白茹急切地加重语气,“我问你我们的指导员生了宝宝没有!”(曲波:林海雪原)

白茹问王团长“生了吗?”这句话有两种含义:一指“同志的感情生疏了吗”,一指“指导员生了宝宝吗”。战士们不知道语境,对这句问话“摸不清头脑”。文中的“指导员”是王团长的爱人,王团长自然知道白茹是问“指导员生了宝宝没有”,而王团长却故意逗趣,把这句话和“同志的感情生疏了”联系起来。这就表现了王团长说话诙谐,对下级平易近人的性格。又如:

(7)“营长要处分我。”
“为什么?”
“嘎家伙!”邓军说,“准是又调皮了。”
“这,这次没有。”郭祥庄重地说,“刚才,飞机欺侮我们,实在太不象话了,我忍不住,就随便给了他两枪,营长就说我违反了规定。”
“什么规定?”周仆忙问。
“不准打飞机。”
“唔?”
周仆沉默了。他低下头,手指在膝盖上不断地捏拢又放开,放开又捏拢,最后握成了拳头,“好,好。”
“政委,你,你……”郭祥的脸色变了。
“不,不,”周仆摇了摇手,“我是说问题暴露得好。”(魏巍:东方〔上〕)

例(7)是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连长郭祥向团长、政委汇报:他因在朝鲜战场前沿打了敌人飞机,营长(陆希荣)认为他违反规定,准备给他处分。政委周仆对这一问题考虑后,连说“好。好。”郭祥理解为这是政委赞同营长给他的处分,所以郭祥听话后“脸色变了”。政委这才发觉郭祥误解了他的话,于是马上纠正:“我是说问题暴露得好。”政委周仆连说“好,好。”这句话既可以同营长严重右倾思想的话题联系起来,说他的问题暴露得好;又可以同营长要处分郭祥的话题联系起来,说处分郭祥好。两种语境的话题可以与同一语句相联系,这就产生了歧义。

我们可以明确地说,不同语境中的话题是造成语境歧义现象的根源。如果一个话题不够明确的语句而又可以同说话人和听话人不同的语境相联系,就有可能产生歧义。例如:

(8)闯王又问:
“你的身体很好吧?遇着阴天刮风下雪怎样?”
郝摇旗回答说:“还好。弟兄们把马棚盖得很好,靠山朝阳,草苫的有半尺厚。再过两个月,到了三月间,马和驴子都开始发情,可以交配,所以这几十匹公马和大叫驴一定得养的膘满体壮。……”
闯王噗嗤一声笑起来,说:“我是问你遇着阴天,刮风,下雪,你身上的那些疮疤疼不疼,谁问你马牛羊,鸡犬豕!”(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下)

郝摇旗是李闯王部下的一员猛将,因犯了军纪,闯王把他放在清泉坡牧马。闯王问他“遇着阴天刮风下雪怎样?”是深知郝摇旗经过历次战斗,落得满身创伤,遇到气候变化就会引起疮疤疼痛,就是这句问话的用意(问话的语境)。郝摇旗联系自己在清泉坡牧马的境遇(答话的语境),以为闯王问他牧马的情况。这样描写表现了郝摇旗尽忠职守,诚心改过的心情。由于问话的话题不够明确,又可以同不同语境相联系,结果引起歧义,闹了个答非所问的笑话。


2.3
有时候一个语句指代不确定而同两种语境相联系,也会造成歧义。例如:

(9)胡源拿手扶着天堂,反复叫道:“那怎么成呀!那怎么成呀!那怎么成呀!”
他这句话的意思是含糊不清的。究竟说礼物不能收呢,说胡杏不能回去呢,还是说何家不该来要胡杏呢,谁也听不清楚。(欧阳山:苦斗)

例(9)中“那怎么成呀!”这句话指代不确定。根据文意,它可能指何家的礼物不能收,可能指胡杏不能回何家去,还可能指何家不该来要胡杏。一般说,一个语句指代不明确应该算病句。可是在特定语境中,这句话从胡源口中说出来,虽然“意思是含糊不清的”,却正好形象地画出了胡源在受到严重刺激下说出这句话的精神状态,起到了刻画人物心灵的最佳效果。相反,如果要求指代明确,不仅是作家的表现手法平淡无奇,而且无助于人物的刻画。


2.4
有些语句是模糊语言,可以同不同的语境相联系,联系说话人的语境,意思是明白的;联系听话人的语境,就引出了另一种理解,产生歧义。例如:

(10)
周朴园   我听人说你现在做了一件很对不起自己的事情。
周萍   (惊)什——什么?
周朴园   (走到周萍的面前)你知道你现在做的事是对不起你的父亲么?并且——(停)——对不起你的母亲么?
周萍   (失措)爸爸。
周朴园   (仁慈地)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着人谈这件事。(稍停,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
周 萍   (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
周朴园   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
周萍   (失色)爸!
周朴园   公司的人说你总是在跳舞场里鬼混,尤其是这两三个月,喝酒,赌钱,整夜地不回家。
周萍   哦,(放下心)您说的是——
周朴园   这些事是真的么?(半晌)说实话!
周萍   真的,爸爸。(红了脸)(曹禺:雷雨)

例(10)周朴园责问儿子周萍:“你知道你现在做的事是对不起你的父亲么?并且——(停)——对不起你的母亲么?”以及“你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这都用的是模糊语言,没有点明具体内容。因周萍同他的后母蘩漪有丧失人伦的不正当的关系,他把父亲责问的话同这件事联系起来,以为父亲知道了他们之间的秘密,所以惊惶失色,不知所措。当周朴园点明周萍“在跳舞场里鬼混”“喝酒”“赌钱”后,周萍才“放下心”承认是“真的”。作家创造这种语境歧义,是为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从而震动读者的心弦,获得最佳的艺术效果。


2.5
有时候说话人的语句和意思都是很明确的,不至于产生歧义,引起误解。可是听话人怀有个人目的,以“小人之心”去曲解别人的意思为我所用。例如:

(11)
甲   局长点了点头,说:“咱们回去吧。”下楼上车回局,在车上局长还说:“这所房子很好,你再仔细检查检查,看有什么该修补的。”(对乙)你听见这句话没有?
乙   听见啦,这句话没别的意思啊!
甲   没别的意思?意思大了!他怎么说的?
乙   “……这所房子很好。”
甲   就是说,这所房子他看中了。
乙   你再检查检查。
甲   就是说,这所房子他还有不够满意的地方。
乙   看还有什么该修补的。
甲   就是说,他让我再布置布置。
乙   我可没听出来。(何迟相声创作集)

这是相声《新局长到来之后》的一个片断,讽刺××秘书企图用“房屋奉承法”去拍新局长的马屁。新局长的话:“这所房子很好,你再仔细检查检查,看有什么该修补的。”并没有什么歧义,可是××秘书却把这句话按照自己变态心理曲解为“这所房子他看中了,他还有不够满意的地方,让我再布置布置”。作家这样描写,深刻剖露了那些拍马奉承者的丑恶灵魂。



3.0

总括以上论述,似乎可以得到以下一点认识和启发。


3.1
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要求表达清楚,语义明确,不容许含糊其辞,以至产生歧义,引起听话人的误解。如果出现歧义现象就必须排除。事实上,句法上的歧义现象在语境中出现的情况是很少的,它在语境中便能排除。吕叔湘先生指出,在实际交际中,消除歧义的手段大致有五种:1.语音,2.上文,3.下文,4.环境,5.情理。②这是很有道理的。语境中的歧义现象是作家有意创造的,是为了表达效果的需要;这从句法结构看,是没有歧义的,是借助语境使一个没歧义的语句产生歧义。因此可以说,消除句法上的歧义现象是为了交际的准确性,创造语境中的歧义现象是为了表达的生动性,这是使用语言过程中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


3.2
语境中的歧义现象不是干扰、妨碍人们的交际行为,相反,它是人们使用语言的艺术,是作家作品言语风格的表现。我们知道,风格学就是要求从言语表现手段与被表达的特定思想内容之间去发现作家使用语言的艺术手法。因此,研究语境中的歧义现象就是研究作家利用语境使用语言的艺术,创造最佳的表达效果,这应该是风格学的内容之一。

附注


①徐思益《描写语法学初探》,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17页。

②吕叔湘《歧义类例》,《中国语文》1984年第5期。

 楼主| 发表于 2018-2-26 10: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完毕,这么长的论文复制粘贴过来以为会出现格式上的混乱,现在看好像还没有。此篇是徐思益先生发表在《中国语文》1985年第5期的论文,徐先生于2018年2月23日在乌鲁木齐去世,生前是新疆大学语言学教授,享年91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3 17: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歧义也是语言的魅力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5 收起 理由
木兰晓芙 + 5 语言的魅力作家的匠心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3-29 06:21 , Processed in 0.03868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