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23|回复: 3

[思 想] 悉达多读书会记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3 13: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安然 于 2018-4-23 13:22 编辑

悉达多读书会
2018.4.21

采桑子
对这本书的讨论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
1.     个人读书体验,书中的情境与个人人生际遇之间的联系点
2.   故事内容本身,而内容又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2.1 文中所展现的人物关系
本质上都属于亲密关系。人一生中所有能够遇到的关系,在文中都得到了艺术性的浓缩,比如父子关系(悉达多和其父),朋友关系(悉达多和乔文达),师生关系(这里的老师可以是苦行僧,沙门,乔达摩,船夫(亦友)),爱情(与加摩拉),以及和自己孩子的关系(悉达多与其子)
2.2故事的阶段
故事呈现出一个圆环,可以被看作是对人生追求的不同阶段。人需要经验他自身,需要对俗世有所了解,在其中经验爱情和厌恶,到与船夫的相遇可以被视作新的阶段。从与孩子相遇,到放下了孩子,亦可视作是人生的超脱。
文中意象皆有所值,象征着人在一生中不断遇到的困惑。小说亦是对现实化东西的提炼。
就这一点而言,《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展现的也是一个追寻的过程,可以被视作低配版的悉达多。
3.   文学层面
首先翻译并非直译,而是非常文学化的语言
小说写作于20年代,但其探寻自我的道路实际上对60年代的西方具有很大的冲击
与哲学和宗教都有呼应,尤其是《金刚经》
4.   重点讨论点
对现实有何启示?
如何区分现象和本质?
怎么理解圆融统一?怎么理解一切皆完美?
唵--佛教六字真言


邦兄
1. 最打动的点是悉达多觉醒的那一刻,他所感到的彻骨的寒冷,全然的孤独;
失去共同的语言,成为他自己
2. 第二是与船夫的共处
船夫让他去谛听河水的声音,问他听到了什么,这实际上是“分别心”瓦解的时刻
3. 第三是与悉达多之子的相处过程,这个过程中其实悉达多在逐渐变为“天真的人”,他开始能够爱,而在这之前他是不能够爱的。
也反映出,你其实是无法指导孩子直接到达你的阶段的;你走过的弯路,孩子都要走一遍


和川
书中其实反映的也是参禅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就是人对事物真实的感受,看到什么就是什么;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时人已经有所超脱,就像悉达多和船夫的生活时,看事物就变得圆润,不是之前的形态;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人回到尘世中,才能得道。
有一点很感动--唵字真言,“凡夫俗子与智者不相上下,动物可能比人类更有智慧”。


竹露
小说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首先是贵族,即婆罗门之子的阶段
继而是沙门的阶段,是悉达多寻找真理以及真理的虚无的阶段
之后是遇到佛陀的阶段,这个阶段悉达多发现虽然佛陀的思考已经结成了果,但佛陀却不能描述结成果后的状态,他所想的是什么,佛陀没有办法讲出成佛的过程
因而到第四阶段,悉达多开始寻找自己的道路,到之后顿悟到达第二个阶段(没跟上学妹的思路= =),在此之前,悉达多是用理性去思考,更多的是思维;而之后则打开了感知的门,知觉的门(理性vs灵性)
第五阶段,悉达多进入世俗,并在其中遇到性,金钱,享乐,走上“邪路”,产生更多的困惑,然后想要自杀,之后却经受了洗礼,“睡了一觉”
第六个阶段,悉达多遇到船夫,船夫用朴素生活道理,河的意向点醒了悉达多
第七阶段,是悉达多之子的阶段


安然
1. 对情绪的觉察是化解情绪的过程,有时我们愤怒或悲伤时,把注意力集中放在自己的情绪上时,反而这个情绪会被化解。
悉达多也在对世俗的感知之中,化解了世俗中的情绪。起初是刻意与世俗保持距离,然而在那个阶段不是悉达多成佛的阶段;而到他浸入世俗后,观察世俗,才消解世俗对自身的干扰。
2. “朗旺”vs“贤旺”,朗是指自我,贤是指他人,旺就是快乐,一切朗旺都是快乐的,一切贤旺都是痛苦的。一个人拥有对自己的完全的控制时就会是自由,安逸,没有束缚的,就像悉达多和加摩拉的爱情;但当悉达多之子出现的那个阶段,悉达多其实太希望得到他的回应了,因而在那个阶段他是痛苦的。
3. 和川所提到的禅修的三个阶段,也像是《查拉图斯特拉》里尼采讲的人的三个阶段—骆驼、狮子和小孩。最后悉达多既遇到自己的小孩,也是一个成为小孩的过程。
第一次读是在伦敦,读到一切并非通向完美的过程,一切都是完美时泪流满面;但这一次读,可能是因为在《查拉图斯特拉》中感受到巨大的心灵冲撞,精神的癫狂状态,就平静很多。
4. 对竹露讲的悉达多的两个阶段也有感知。为什么思想性是第一阶段,感知性是第二阶段,就是有种“大事随心,小事随脑”的感觉。
在一席“梁老师爱情课”上也听到,爱情更多是观念性的,而非思想性的。不是要考虑算计什么,而是观念是否契合。


胡少
1. 小说反应的是黑塞对于佛教,禅宗自己的理解,小说所写的悉达多的经历,有一部分和佛祖的经历是重合的,有一部分不太一样;黑塞的理解偏向禅宗,重视当下,不重视理念、语言,真正的智慧只能靠以心传心
2. 乔达摩·悉达多的名字一分为二,即也可以合二为一
然而在小说中,悉达多起初作为信徒,把乔达摩,佛祖作为背景推到远处,可以视作佛祖成佛的过程
3. 文本可以被视作每个人的一生,或者说修行者的一生。人年轻的时候纯洁,之后会经历世俗、情欲、金钱、孩子(孩子可以被视作对于世界的牵绊、牵挂,而这也是修行中需要克服的情绪)。经过这些,也就修成了佛。比如王怜花就是一种才子到职业经理人,到找到另外的东西照耀生活。
很多人的经历就是按照黑塞写的在走。
小说是一种寓言式的写作手法,写作具有设置性。河水特别适合成为禅宗的象征物
4.  老师是没有用的,不值得相信的。
不管是谁的自传,只是蚌的壳。真实的肉,生命的感觉都没有了
5.  杨玉功是本校老师,适合和《六祖坛经》对照读,来自《金刚经》


烛影
1. 很有感触的是44页:“如果一个人扼杀了感官上的意义之物 只寻得思想上的意义之物……”
    现在在尝试很多新鲜的东西。
    我们从小接触的都是善的部分,都是思想意义上的东西,但忽略了情感上的教育。
    悉达多作沙门时候,是有意识扼杀感官上的诉求
    所以现在会去主动经历别人所经历的东西,会更加好奇别人的生活

读诗
《玫瑰与雏菊》
当她在玫瑰与雏菊之间犹豫不决
我知道一切都没有那么简单
是的,我不会吝啬悲伤于你的离开
更不会因此而克制自己蓬勃的情欲
如果阳光和糖果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它们的疗程必定漫长而苍白,直到
有一天她不再抱怨生活的不圆满
不再过度阐释玫瑰的意义
是的,爱情终究无法喂饱她的灵魂
这世上远有更深刻更重要的事情
像一阵晚风吹来的歌谣
阿黛尔又重新走回街上
她的手里捧着一束雏菊
她们的背影依旧挺阔而迷人

2. 圆融统一之感

像烟吐出的无数条圈
像灯光交织着奇幻的圆满
或许人生是在圈内的跋涉
愿我们相遇不止往昔
更愿你的儿女在父亲肩头成长
你的妻子在丈夫身边幸福
你有一个远大的前程
你所有明天都是首尾相连的太阳


欧阳柳
1. 用朗读+唱出来的方式读完了这本书(采桑子:“《悉达多》是一本适合朗读的书”)
2. 书中有意无意地总结了很多相似的东西,想到前些天发微博讲“你的余生都没有趾高气昂的资格了”;看到书中悉达多也是这样的,内心也会获得安慰
3. TED诺贝尔经济学家的演讲—人们对happiness的误解
当下的幸福和回过头看的幸福是不同的概念,甚至是有矛盾的
肠镜的实验,采访A和B时的不同感受
问:如果旅行中所有记忆都消失,所有照片都会失去,这个旅行是值得去的吗?你会去吗?
体验自我和回忆自我应该区分来看
TED
这个如果打开慢的话可以用这个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769039/
(第一个是可以选择中文或者英文字幕 第二个是直接带中文字幕)
4. 爱实体,但是不可以爱词句;但爱回忆又算什么呢?
自己当下痛苦的根源就来自回忆
理性上告诉自己,你以前爱过的人,过去只是一件事,不是一个人
但人却常常因为回忆陷入痛苦,因为对比陷入痛苦,即使理性知道不对,现实依然感到痛苦
5. 唯一一处鼻子酸了的地方竟然是悉达多在树底下醒来和乔文达重逢那里


采桑子
1. 有些是虚的,有些是真实的,有些是记忆和情绪欺骗了你
所以要去看事实到底是什么
2. 过去心不可得
你要去记住事实是什么,活在真实之中,只追求真实的本质的东西
沙门是为了修行而修行,是一种表面的东西,一种仪式感的东西
3. 万物为一物
到底什么是真实的东西?心理学系统,心理学的疗愈往往也是通过这个方式,让你相信产生这个感觉是大脑在欺骗你
宗教、哲学、科学、音乐……都是人类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和表达,而这也是驱动这个世界前进的动力
(邦兄:困扰21世纪一百个问题中,宇宙是由什么构成也位列第一;Universe is universal;什么是真实 怎么界定真实)
4. 佛教说,这个是不真实的;画家说,这个是美丽的;哲学家说,这个是辩证的,但这些也都只是语言层面的问题
《时间简史》里谈到,我们只是处于这个时间轴上的一个平面,于是所有的东西都不重要了
(邦兄:现实不是唯一的)


--欧阳柳
很多时候我们当时没有意识到有多难得,但回想看,可能这一辈子再也无法经历那一刻了
当下是不可以被复制的,是不会重来得
--烛影
有一段时间,会对每一件所遇到的事物都要说一声再见
每一瞬都会成为过去,而过去不可改变



采桑子总结
1. 小说是一个人去觉悟,探索,经历自我的过程,作为一个经典案例具有经典之处
证悟的过程是波浪形的,所有东西的过程也都是这样的
   成长一定是这样的 辩证统一永远存在
2. 小说体现了佛教两个基本道理
   印证了一个基本的观点即每一个人都是佛,乔达摩和悉达多是一个人,但一开始悉达多没有成为佛是佛性被遮盖了
   没有追随乔达摩是因为,一个人只能以他的角度去得到他的佛
3. 《金刚经》谈到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非法非非法
    我得救了你,但如果你说出来,我就没有解救你
    使人得救是菩萨的境界,因为你还想要渡众生
    概念得到了就不对,空就是什么都没有
    如是我闻
    佛陀讲这些教义不是为了让你得道,因为佛已经讲出来了,有一种否定之否定的感觉
    金刚经的存在 已经是悖论了
4. 河流的意象,以及佛教的经书都是渡河之法
渡河之后伐就可以丢掉了,因为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
   悉达多最开始不相信佛陀,是因为佛陀并没有讲成为佛陀是什么样的体验,但恰恰是这个东西是讲不了的,是需要体验的
5. 文中另一个线索是人物关系线,一生中所有可能经历的人物关系全都被有代表性地讲出来
是亲密关系,也是哲学意义上的存在
是“爱”的关系(与乔文达“我从未像爱过任何人一样爱过您”;与加摩拉,重逢的悲情,对孩子的爱)
这也代表了人生的不同阶段
6. 河流的意象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过去和未来都是没有的,只有现在。河水只关注这一点


个人体验
邦兄
曾经担心不能成为一个好父亲,但这本书让人意识到不需要先活成一个圣人,一个不可能的标准再成为父亲
孩子要走弯路是拦不住的


烛影
悉达多和加摩拉是一种理想的伴侣关系
加摩拉一开始就知道他会走
爱是一种成全,是不自私,甚至在失去的痛苦中欣喜


采桑子
很多爱情都很狭隘
小女孩的爱起初源于被爱,后来源于爱人,心生爱意就已经很爽
爱源于成全
健康的爱情一定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可以照见对方,那个人像是镜子,照见自己
而绝对不是我需要你的爱
《我需要你的爱,这是真的吗》
好的爱情是帮助对方认清自我,帮助对方接纳自我


竹露
对父子的关系体验最深
表达爱的方式不同
欧阳柳
体验自我,回忆自我
人均六万美金每年的时候,钱增多,体验自我的幸福感不会增加,但会因为缺钱的匮乏
但回忆自我不是这样的,钱越多越涨,幸福感就越多,越幸福
颠覆了之前的研究,而帮助我们做决定的往往是回忆自我
思想会欺骗自己

评分

参与人数 2贡献 +40 收起 理由
木兰晓芙 + 20 详细生动!
minaday + 20 安然整理得好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4-24 08: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安然好厉害,整理得如此细致有条理,学习一个~

补充一些沙龙的照片
01.jpg
02.jpg
03.jpg
04.jpg
05.jpg
06.jpg
07.jpg
08.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10 收起 理由
木兰晓芙 + 10 传神照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4 15: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锣鼓巷的雨夜,即使坐在那里,什么都不说,也是一场美好的读书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4 16: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录的每个句子都很值得玩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4-20 20:27 , Processed in 0.05905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