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古小即

[思 想] 与天马兄论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0 18: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过诸多的体会,均来自生活本身,后来我不感慨,也不总结,只做应该做、想做以及能做的事。再后来,我发现曾经有过的体会,人们会有个名字叫禅宗。所以我的顺序上,并未去学习了解过这一领域,而是本身懂了一些事,发现,哦原来不止我一人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1 12: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提个问题:关于“活在当下”的概念,各位是怎么理解的?我一直非常困惑,有人能真的活在当下吗?这样的人连提前买火车票都没法买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1 14: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沉默的邦兄 发表于 2018-9-11 12:02
我也提个问题:关于“活在当下”的概念,各位是怎么理解的?我一直非常困惑,有人能真的活在当下吗?这样的 ...

邦兄是不是只看了字面意思啊。我的理解是“活在当下”这种生活态度是指不要为已经过去了的事情后悔、焦虑、难过、悔恨、自满、得意,也不忧虑、担心、憧憬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要把精力放在此时此刻,全身心投入到解决眼前的问题上,不回避不逃离,有快乐就享受,有痛苦就承担。邦兄说的提前买火车票不是未来发生的事情,去坐票上的那班次火车才是。以上。与大家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1 22: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大家以上的讨论,隐隐觉得抓到了什么,也好像什么也没抓住。
我不懂禅宗,看大家的讨论时却想到尼采提出的,“精神的三种变形”,其中最后也是最高的一种是赤子,是意志通过创造而投入生成,与世界意志相融合,从而实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大概也即“从心所欲不逾矩”。
对于大家探讨的禅宗,我比较困惑于最后的“大境界”,人真的有可能放下执念的同时还尽全力地认真的生活吗? 以及通向其的渠道又是什么?究竟何为“修”,又如何“修”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2 12: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个学佛朋友的观点:  之所以有你说的困惑,首先要从区分“胜义谛”、“世俗谛”这组概念开始,这组概念可以说是佛法的敲门砖,把这两个概念理清了,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另外你举的婆子试探公案只是截取了前半部分,后面还有婆子的二次试探,精彩得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2 12: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朋友的答复:
先给你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禅宗。禅宗经常说自己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这个话的意思就是,修行人最后了悟的境界是无法用语言文字完整表达出来的,一旦用语言表达,那么必然有不完美和,不究竟的地方。证悟境界是一种身心状态。所以我们看到公案里古代很多禅宗高僧大德,接引后学人的方法不是系统的去学习佛法的理论,然后实践(概括即为闻思修三步),而是在当时的那个场景下,用几句看似简单的话或是某个动作去刺激后学,是后学突然明白或者感受到那个证悟的境界。这就是明心见性,这种公案非常多,可见过去修行人根基是非常成熟的。上面那些接引后学的方法,没有次第,直接让你去证悟本性,这样的禅又叫做祖师禅。通过闻思修,遵循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去实践开悟的,叫如来禅。虽然禅宗不立文字,但实际上,过去所有宗门的修行理趣入手方法每一步都和佛教的文字理论能够相对应的。到了后面,禅宗的不立文字的宗风,出现了弊端。有人只是模仿祖师接引后学的形式,欺世盗名,如只教人喝茶,有人来问祖师西来意,只是大喝一声(有名的赵州茶,临济喝),全然不知这样接引学人的目的和作用,这时祖师禅的种种方法就失去了作用,禅也变成了文字禅,狂禅。因此在明代有一位圭峰宗密禅师针对当时禅宗轻视佛教理论以及禅宗内部各宗派互相攻击争论的种种弊端。做了《禅源诸诠集》十卷,归纳整理的当时中国禅宗各宗派的义理,修学方法并和佛经理论对应使禅宗的修学有了理论依据。可惜正文都已遗失,现在只剩下一个序了,可惜,可叹!
到了现在这个时代,能够直接通过祖师禅也就是过去公案里那样直接明心见性的更是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更多的人修学禅宗的话,还是要通过如来禅闻思修,然后用一套系统的方法来使身心成熟,最后再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2 12: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凡夫俗子平时的思维,起心动念,佛家讲,这就叫分别心,因为我们分别好坏,内外,自他,所以产生痛苦烦恼,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修行就是让我们,不要有分别心。
但我们也有不分别的时候,比如早起,刚睁开眼睛的那段很短暂的时间,我们的思维意识还没有开始活动。脑子里,在一种混沌的状态。这个时候也可以叫做无分别心。
还有一种禅叫做禅坐,它和禅宗的禅不是一个意思,禅坐就是通过打坐使身心成熟的一种方式。禅坐中有一种通病或者叫歧途,就是在打坐时强行压制自己的思维意识,这时也能到达到一念不起的状态,但是这时因为没有认识到一切法的本性,所以充其量只算暂时压制了烦恼而已。
开悟的圣者也是没有分别心的,他们这时候虽然没有了自他,好坏的分别,但仍能如常人一般思维应答,做各种事情,由于所行所做所想全部符合实相,符合因果,因此他们的起心动念就不再叫做是“心识”而是智慧了,这种无分别心,是,分别中的无分别,或者叫无分别中的分别。总之,因为这种境界,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所以说我们只能这样的描述和修行去相似的去理解,和上面两种,凡夫的无分别心是完全不一样的。
补充一点,有的时候并不强调无分别心,就是因为,很多人不通达理论的时候,就会误解,认为说无分别心就是一个念头不起。上面说的那个坐禅的一种毛病就是对无分别心的错误理解造成的,那种禅坐的状态,俗称“冷水泡石头”,是永远,达不到圣者的无分别,也就是证悟的境界的。至于所谓的现实困境这个问题,简单的来讲,就是禅宗的修行人是要去遵循因果规律的,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有按照规律规律来,办事。过去很多禅宗大德的修行境界非常高,但生活中仍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要理清胜义谛和世俗谛的界限,不懂二谛就是不懂佛法。
《五灯会元》那则公案,那个修行人抱着一个女人,丝毫不为所动,这就是定力啊,哪里来的所谓的紧张拘泥呢?肯定是修行之人,只不过他的路子不对。唯一的问题是,这里只有定没有慧。出定以后怎么办呢。按理说,真正佛家的定是能够自然产生智慧的,但如果开始的见地错误,那么修出来的定,就会出现问题。见地上,这个修行人,把世俗谛(现象,女人)全部抉择为要舍弃的对象,而只意味追求胜义谛空性,修出来的必然只是一个单空的状态。这样继续修下去,得到的果只有小乘灭尽定而已。这个公案的后半部分就不是这样子了,修行人自己做了调整,然后婆子第二次派一个女人去试探他,非常精彩。



点评

感谢栋梁姐姐和你的朋友,我消化一下:)  发表于 2018-9-13 12: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4 07: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他没有明确小即老师的问题,再次请教,他的回答:
其实前面我已经都回答完了,你是没有看懂而已。所谓的现实困境,如何在现实中秉持无分别心,如果真的懂一点佛法,这就不是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胜义谛和世俗谛之间的关系。修行人没有明心见性之前,世俗谛和胜义谛是割裂的。而世俗谛最简单,最基本的原则就是遵循因果,遵循戒律。有些已经获得成就,明心见性的高僧大德为了,给众生做典范,仍然极为重视遵守因果规律。藏地有一位莲花生大士曾说“见解像虚空一样高,取舍因果却像粉末一样微细”,就是这个意思。当然也有个别的高僧大德,在成就以后会做些完全反常的行为。比如济癫和尚。他们的行为看似违反因果规律,实际上这是超出常人的理解,是很深奥的一种修行。而这种行为非常少见,就是因为一般的修行人是无法模仿的,世俗上只遵循因果规律谨慎取舍就行了。就像济癫和尚的那句偈子一样: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则同入魔道。
他还推荐了吉藏法师的著作《二谛义》。


点评

感谢栋梁姐姐,近段有些忙乱,等我过几天再好好回复  发表于 2018-9-27 20: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8 23: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沉默的邦兄 发表于 2018-9-11 12:02
我也提个问题:关于“活在当下”的概念,各位是怎么理解的?我一直非常困惑,有人能真的活在当下吗?这样的 ...

刚签到帖子提到的中午一起吃饭的师姐,聊天中也说到活在当下,觉得是非常大道至简的四个字。她的原话如下:
我觉得我内心大部分时间都是很平静的,偶尔遇到一些开心的事,便有一些波澜一样的开心,这样很好,已经很少会有特别大的难过了。但我同时也觉得,我似乎比大多数人还要平静(她之前说到这是正常人大部分时间的状态,这个事实我到今年春天才意识到,当时对我形成了极大冲击),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我的平静和快乐也许来源于预期差,当所得大过或者相等于预期的时候,就会快乐或者平静。后来我才发现,在这几年,我已经不去预期,只做眼前应该做的事,我想这就是活在当下吧。
活在当下,是平静和踏实的重要来源。然后情绪稳定,是其他诸事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9 20: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minaday@采桑子  的探讨,很有启发!同时我也产生了更多的困惑:堆哥说“要把精力放在此时此刻,全身心投入到解决眼前的问题上”,这里我理解就是人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进入“心流”的状态,忘记时间,忘我的感觉 。个人认为“活在当下”对于生活模式稳定的人似乎更适用,但对于需要频繁做选择的人来说,难以产生很强的指导性。比方说高考报考什么专业?毕业后要不要转行?去哪个城市生活?要不要买养老保险?这些决策如何用“活在当下”来指导呢,我很困惑。
再者就是“活在当下”如何与“随遇而安”区分?像三和大神那样的人算不算“活在当下”?难道禅宗就是鼓励大家成为三和大神么……
师弟真是没有一点慧根……见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3-29 00:00 , Processed in 0.05669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