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木兰晓芙

[思 想] [作业]语言学作业之一“合作原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8 12: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潘长江小品《过河》

……

女: 你笑啥
男: 你说话要算数
女: 当然算数了
男: 那好我就正式向你宣布高峰就是我,我就是高峰。
女: 我不信,我考考他。嘿 我考考你
男: 她要考考我,考点啥。
女: 考 你点农业小常识啊。
男: 你会考吗?
女: 当然会了,我啊 小火慢工一会就把你烤的外焦里嫩。圆圆糊糊,热气腾腾
男: 你在那里烤地瓜呢你啊,

女: 你管考啥呢。

……

用违反相关原则的方式来制造幽默

(五)王振华 何军《说广告》

……

甲:前面不远有一块大青石,武松走了过去是倒头便睡,突然耳边恶风袭来。树林中窜出一头斑斓猛虎。这头虎,头似白铜眼赛铜铃。张开血盆大口,露出利齿钢牙。这口牙,牙好,嘿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乙:你这是怎么啦
甲:我掉沟里啦。
甲:武松抓起老虎的顶瓜皮是举拳便打。老虎呀!要死要活快说快讲?
乙:(拍甲)我让你说出来,让你说出来。难言之隐一贴了知,荣昌亢泰,贴肚脐治痔疮,专治内痔外痔混和痔,拥有真是好福气耶!
甲:去……

  把广告做到老虎身上,本身违反了合作原则,不合常理却合情理,达到了幽默效果。

(六)牛群冯巩小偷公司

:,冯巩
:没错,是我
:相声演员
:是我
:我真羡慕您的工作.
:您别这么说
:光动嘴不动手,说完相声身上一点伤都没有
:你打算让我们说完相声就见血是吧?
:我的工作没法跟你您比.
:怎么呢?
:我们三天两头被人打得鼻青脸肿的
:,你参加了拳击运动.
:老得玩命呀.
:对抗性是强.
:风险太大.
:那才见精神哪!
:提心掉胆.
:习惯了就好.
:生怕人逮着.
:你躲得快点儿.
:让人逮着就往死里打呀.
:那对方就犯规了.

:他管你那个.就前几天6个小伙子把我吊起来打,一边打嘴里还骂骂咧咧的.
:怎么骂的?
:让你小子偷钱包儿!
:,你是小偷呀?
:你看你这么有文化的人说出话来这么难听,什么叫小偷呀?
:那应该叫你----
:掏包儿的!
:这不一样吗这个?
:我真是够了.为了偷这点东西,整天窝窝囔囔偷偷缩缩.颤颤惊惊,偷偷摸摸活得一点都不潇洒.我真是够了,我后悔我怎么当上小偷呢?
:明白了就好
:还不如拦路抢劫呢?真的拦路抢劫逮着就毙,省得这么活受罪.

……

这个段子牛群的回答违反了适量原则,每次回答都只给出了一点点信息,让人不知其真实身份,到“让你小子偷钱包儿!”这才真正揭示谜底,然而却能给人无限遐想,观众有足够的空间去猜测,当谜底揭示时才会有巨大的趣味性,这才叫相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8 12: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发多了 删一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8 17:41:0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9 19: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中的名篇。我想之所以此篇在众多描写谋臣策士的《战国策》中脱颖而出原因是,触龙在面对别人无法再劝赵太后的僵局中,通过巧妙的交际、游说策略解开了难度颇大的僵局,达到了说服赵太后的目的。
       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一些分析,可以看到,触龙在游说赵太后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与语言学上的一些理论,诸如:真实原则、适量原则、相关原则、方式原则有直接相联系或间接相关。为了能成功地说服盛怒之际的赵太后,触龙最成功的一点就是他的说服策略是完全符合“合作理论”的。
       合作理论是要求在谈话的过程中要符合交谈的公认目的或方向,即“合作原则”。而触龙打开僵局的妙招就是通过合作原则,找到了与赵太后交谈的共同方向,借此打开了说服赵太后的目的。
       首先,触龙在见赵太后时,先表示“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故愿望见太后。”触龙先是尽显老臣的老态,不仅见到了太后,也使当时的矛盾得到缓解,同时也因为赵太后也是老人,找到了共同的话题,为下一步的游说买下了伏笔,找到了共同的出发点。
       其次,触龙并不直接切入长安君的问题,而是通过相关原则,先将话题引到“爱子”方面来,并且以自己的儿子为“诱饵”,在谈论这个话题上产生共鸣,一步一步的展开游说的工作。
       然后,在谈论“爱子”的基础上,深入到长安君的话题。采取恰当的方式,通过赵太后在对待燕后所体现的“计长久”来暗示此时对待长安君却是“计短”。层层引导,最后抛出长安君为质的话题。最后使赵太后从盛怒到心悦诚服,答应长安君为质。
       一场危机,在触龙通过各种语言方法策略,以情与理来说服了赵太后,化解了危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9 21: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梅 200640007

1.《分手》  

女:我们分手好吗?
  男:不好。

  女:求求你了。和我分手吧。对于你我真的是服了。

  男:你服我为什么还要和我分手呢?服我不是才应该崇拜我,爱我,很乐意和我在一起吗?

  女:我是真的服你,但不是崇拜的服,我是服你够木头。

  男:木头?木头是植物,我是动物。我怎么发现你的判断能力有问题呢,连动物和植物都分不清楚。

  女:我觉得我跟你没什么话题。

  男:世界上本没有话题,你多提点就有了。

  女:你让我怎么跟你提?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说让你陪我逛街,你可好,就带我压马路。逛街是去商场逛,你懂吗?

  男:那你就说逛商场,别说逛街。商场是商场,街是街。这完全是你没说明白。

    析:女的很想分手而男的不想分手,男的就故意绕着说,所回答的话也与女的所想的并不相关,同时他挑女的话中的歧义,如女的说逛街是逛商场,男的却故意就字面意思来说逛街就是走马路。逛街这个词是应该不会产生歧义的,大家都知道是买东西,看东西的。所以男的就主要违反了相关原则。

2.《两个人的世界》后两段

乙:你甭管怎么说,男的就是比女的强。
甲:女的就是比男的棒。
乙:咱就说那演戏吧。男的有宋玉。
甲:那女的有婵娟。
乙:男的有吕布。
甲:女的有貂禅。
乙:男有李隆基。
甲:女有杨玉环。
乙:男有王金龙。
甲:女的有苏三。
乙:男的有西门庆。
甲:女有潘金莲。呦,呦,等会儿,那俩不是什么好鸟儿啊,那都什么人呐。

乙:就拿今天的联欢会来说吧,
男有(李双江)。
甲:对,女有(彭丽媛)。
乙:男有(尚长荣)。
甲:女的有(马兰)。
乙:男有(陈佩斯)。
甲:女有(黄小娟)。
乙:男有(宋祖英)。
甲:女有(郁军建)。
乙:男有(董文华)。
甲:女有(赵本山)呐。
乙:男的有(那英)。
甲:女的有(刘欢) 。
乙:男的有(倪萍)。
甲:女有(程前)。
甲乙(合):哎?咱这说乱了吗。这不是。

析:刚开始还说得在谱上,男是男,女是女。后来就说乱了。男女都给说反了,这些名字是大众所熟悉的,所以观众都清楚男女的身份。这违反了真实原则,但却起到了幽默的效果。

3.《钟点工》

赵:我稀里糊涂就跟了下场了,刚扭两步过来三个老头要揍我。
宋:为啥那?
赵:说我跟人那老太太飞眼了。
宋:你说你也不认识人家老太太你跟人飞啥眼呀?
赵:不可能,扭大秧歌那上来劲我就做俩动作(扭了一段)
这算飞眼吗?
宋:这还不算飞眼?你眼睛再大点眼珠子都快飞出来了。
赵:嗳呦。
宋:你呀,你只定是瞅着人家老太太长得漂亮,是吧。
赵:拉倒吧,漂亮我挨顿揍还值,还漂亮?
宋:嗯?
赵:那老太太长的比你还难看呢;阿不是,我说她没有你难看;你呀,比她难看。
大妹子,我老伤你自尊你说。

析:最后一句本来赵本山是想要说那老太太很难看,就拿宋丹丹来比,结果越说越得罪人,越不清楚,反而表达出的是另一个意思了。这就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原则,说话不清楚,不简练没条理。

4.《昨天今天明天》

.崔永元: 今天的话题是“昨天,今天,明天”。我看咱改改规矩,这回大叔您先说。 
赵本山: 昨天,在家准备一宿今天,上这儿来了;明天,回去,谢谢! 
(乐队奏乐) 
赵本山: 挺简单, 
崔永元: 不是,大叔我不是让您说这个昨天,我是让您往前说, 
宋丹丹: 前天,前天俺们俩得到的乡里通知,谢谢。 
崔永元: 大叔大妈呀,我说的这个昨天、今天、明天呀,不是~~~昨天、今天、明天, 
赵本山: 是后天? 
崔永元: 不是后天, 
宋丹丹: 那是哪一天呢? 
崔永元: 不是哪一天。我说的这个意思就是咱,这个——回忆一下过去,再评说一下现在,再展望一下未来。您听明白了吗? 
赵本山: ~~~ 那是过去、现在和将来! 
宋丹丹: 那也不是昨天今天和明天呐, 
赵本山: 是,你问这~~~ 有点毛病。

析:小品中的“昨天今天明天”是有歧义的,赵本山和宋丹丹理解为“过去、现在和将来”并没有理解错。所以这里又体现了方式原则的违反。

5.《装修》

黄:棚小的不长个儿,圈小的不长膘。现在房子住得大了,儿女全比父母高嘛。 

巩:胡说八道!
 

黄:怎么胡说呐?
 

巩:个子高矮跟房子高低没关系。
 

黄:他怎么能没关系呢?
 

巩:那我问问你!
 

黄:你说。
 

巩:姚明的个子高不高?
 

黄:高。
 

巩:和他们家房子有关系吗?
 

黄:网上都说了:篮球巨星姚明家里的房子没顶棚;小品明星潘长江家里的房子像水缸。你看把孩子憋成啥样了? 

析:错误认为房子的高低决定人的身高和生长情况。是不合乎逻辑的,所以不是真实的,违反了真实原则,同时也是违反相关原则的,因为所说的很牵强,有些答非所问。

6. 《羊肉串》

:烤羊肉串勒!!!!!!电影明星尝尝咱哥们的羊肉串啊,小气劲的 
 
尝一尝啊!烤羊肉串勒!!!!!过路这位师傅,尝尝咱的羊肉串烤得了!您瞧
 
:我看这些肉得颜色不太对,
 
:这可是上等的肉上等作料
 
:你有执照吗

:您甭管有没有执照,保证您是吃一串想两串,吃两串想十串,您这块头,
 
 
码吃个二十串,,您说,吃多少烤多少
 
:我问你,有执照吗

:不是我说你这人跟我这磨即什么玩意儿,想吃买,不买走走走走!! 

析:很明显违反了适量原则和相关原则。人家问的是卖羊肉串的这个人有没有执照, 他却不断地说这个羊肉串是怎么怎么样,违反了相关原则。由于作为卖家心切把自己的羊肉说个没听,说得太多,违反适量原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1 15: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floralin在2007-12-29 21:28:48的发言:

林梅 200640007

1.《分手》  

女:我们分手好吗?
     
  男:不好。

     
  女:求求你了。和我分手吧。对于你我真的是服了。

     
  男:你服我为什么还要和我分手呢?服我不是才应该崇拜我,爱我,很乐意和我在一起吗?

     
  女:我是真的服你,但不是崇拜的服,我是服你够木头。

     
  男:木头?木头是植物,我是动物。我怎么发现你的判断能力有问题呢,连动物和植物都分不清楚。

     
  女:我觉得我跟你没什么话题。

     
  男:世界上本没有话题,你多提点就有了。

     
  女:你让我怎么跟你提?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说让你陪我逛街,你可好,就带我压马路。逛街是去商场逛,你懂吗?

     
  男:那你就说逛商场,别说逛街。商场是商场,街是街。这完全是你没说明白。

……

   

这一段很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 00: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倩的语言学作业

浅谈小品语言中的“合作原则” 200640005 李倩 小品是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喜剧形式,而小品语言中的“包袱”是其中吸引人的重要音素,也是此种艺术形式能够产生幽默效果的主要原因。这些“包袱”,很多都是通过违反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起作用的。下面,我就试从语用角度,分析一下小品中的“合作原则”。一.“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的概念 所谓会话中的“合作原则”,指的是在谈话过程中要使你说的话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的或方向。它包括四个准则:1 质量/真实原则(讲真话,或自己认为是真实的话,不故意说假话);2 适量原则(谈话中包含的信息量要合适,既不能多,也不能不够);3 相关原则(所说的话相互关联,不能答非所问或者避而不答);4 方式原则(说话要清楚明白,要尽量简炼、有条理,避免晦涩、歧义)。言语交际中人们如果表面上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一定出于特定的目的或者意图,听话人应该根据语境加以推导,判断出隐藏其中的说话人的真实意图。这个真实的意图就是格赖斯所说的“会话含义”。会话含义是由于发话人违反了合作原则四准则而产生的。二.“合作原则”在小品语言中的应用(部分概念参考 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 在生活中,合作原则由于被模式化使用,将不可避免地失去表达力和审美效果。而通过打破常规让语言构成特殊文体,就能成为人们的期待,如诗歌、比喻、隐喻和幽默。其中幽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接受者的思维被叙述者朝一个方向引导;二是叙述者在接受者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转向另一方向的终点。 就这样,通过对“合作原则”隐蔽的违反,产生了会话含义,幽默文本构成条件得到了满足。也就是说,幽默存在两套不同的衔接和连贯体系。一套是外在的、合乎人们的正常理解模式,但不会贯穿整个语篇;另一套是潜在的、不符合人们常规思路发展,但要贯穿整个语篇。在幽默产生过程中,人们先沿着第一套最自然的省力的体系理解,走到思维和理解的死胡同时突然打开“包袱”,于是峰回路转,从而进入第二套理解体系。小品语言中的的“包袱”就是一个装着笑料的包裹。演员在观众不知不觉中打开包袱皮放入笑料;又悄悄系牢包袱扣,待时机成熟突然抖落。由于笑料不被观众察觉,当包袱抖落时,观众一定出乎意料而失声大笑。同时笑料使当着观众装在里面的,因此在大笑之余又觉得合理可信。笑得“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合于情理之中”。这多反映为对合作原则中“相关原则”和“方式原则”的违反。而另外一种“包袱”,则是通过一系列违反生活常识和交谈目的的对话,产生与现实生活的强烈反差,造成令人忍俊不禁的喜感,多反映为对合作原则中“质的原则”和“量的原则”的违反。三.实例分析 1.违反质的原则(例1:摘自《策划》 赵本山、宋丹丹、牛群)赵本山:他当时心里挺有压力,不好意思,他就溜达,来到了鸡窝跟前,不能。又来到了鸭笼跟前,也不行。然后实在憋不住了,就找了个狗窝把蛋下了。(1)牛群:狗窝?是怎么发现的?(2)宋丹丹:被狗仔队发现的呗。以前鸡走道,挺胸抬头,气宇轩昂;自打生了公鸡蛋,走道都改了,改这样了(开始模仿公鸡走道),鸡爪子可着劲儿地划,我一开始还没明白,研究了半天才缓过来神,人家那是在练签名呢。(3) 在这个小品段子里,赵和宋为了塑造起自家“神鸡”的形象,面对牛的询问时(2)夸大其词、粉饰真相,将公鸡生蛋的情景描摹的喜感十足(1、3),这就是典型的针对违反合作原则中“质的原则”而设计的“包袱”。 而将违反质的原则演绎到极致的,莫过于马季先生的《宇宙牌香烟》(例2):“我们准备冲出亚洲,打入国际市场哩。我们这个“宇宙”牌香烟准备卖给美国、日本、英国、苏联、印度、瑞典、丹麦、缅甸、瑞士……法兰西、加拿大,地图上有的我们都卖。……使“宇宙”香烟宣传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老少皆宜,人人必备。“宇宙”香烟打入您的生活,成为您生活三大要素之首。你不抽我的“宇宙”香烟你就没有美满幸福的家庭;你不抽我的“宇宙”香烟,你年轻人就搞不上对象;你不抽我的“宇宙”香烟,你学生就考不上大学……”在这段话中,表演者“大放卫星”,不停地违反“质的准则”,可笑之余,也对广告中的“假”、“大”、“空”给予了辛辣的讽刺。 2.违反量的原则(例3:摘自《小鞋匠奇遇记》师胜杰、于浮生)甲:“小伙子,我可观察你好几天了。我觉得你很有前途。这样吧,星期六你去考试我先给你报个名,你叫什么名字?”(1)乙:我叫待业。姓名待业,性别男,年龄25,民族汉,家庭出身贫农,本人成分学生,政治面貌团员,文化程度初中,是否成家未婚,身体状况健康,报考专业英语,有何特长修鞋,家庭住址哈尔滨市难无门路找不着道憋死牛胡同对不上号。(2)分析:本例中乙的回答明显违反了量的原则。对于甲在(1)中的提问“你叫什么名字”,依照“会话原则”,乙只需要回答自己的姓名就可以,但在(2)中乙却把自己的性别、年龄、民族、家庭出身、成分、政治面貌、文化程度、是否婚配……等等无用信息一股脑都答了出来。而这些“过量信息”除了取得了“笑果”,更产生了会话含义,其“言外之意”正是对当时那种机械的用人制度的有力讽刺(正如乙在后面所说的“到那儿都是这一套我都背熟了”)。 3.违反相关原则(例4:摘自《昨天,今天,明天》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崔永元:在我们这次节目结束的时候,按照惯例,我们要请每一位佳宾,每个人用一句话,再总结一下自己的内心感受。大妈先来?(1)宋丹丹:就剩,一句啦?(2)崔永元:一句话。(3)宋丹丹:发自肺腑的呀?(4)崔永元:对,发自肺腑的。(5)宋丹丹:我十分想见赵忠祥。(6)赵本山:拉倒吧!干啥完应!(7)崔永元:人家让说发自肺腑的吗!(8)赵本山:这么丢人呢!没正事儿呢!让你说一句话你说这干啥完应,丢不丢人!不说点关键的!(9)崔永元:大叔要么您说,一句话。(10)赵本山:我也剩一句啦?(11)崔永元:啊,一句话,对。(12)赵本山:来时候的火车票谁给报了?(13)分析: 看过崔永元《实话实说》的节目的观众都知道,在节目结尾处会安排嘉宾用一句话总结内心感受。这个“内心感受”,应该是嘉宾自己对话题宏观的理解。而在本段小品中,当崔永元在进行这个节目环节时,却出现了“答非所问”的情形:先是宋曲解了“内心感受”、“发自肺腑”的含义,爆出了自己情感方面的“个人隐私”——“我十分想见赵忠祥”(6),驴头不对马嘴,完全不符合人们的常规思维和“相关原则”,却让观众因出乎意料而失笑;接着,赵严厉地指出了宋的错误,将观众的思维又引回了潜在的思维体系,然而在“抖包袱”的一刻(13),小品语言还是再次违反了“相关原则”,“火车票的报销问题”和“结语感言”之间虽然毫无关联,却成为了小品逗趣的元素。 4.违反方式原则(例5:摘自《小偷公司》牛群、冯巩)牛:我真羡慕您的工作。(1)冯:您别这么说。(2)牛:光动嘴不动手,说完相声身上一点伤都没有。(3)冯:你打算让我们说完相声就见血是吧?(4)牛:我的工作没法跟你您比。(5)冯:怎么呢?(6)牛:我们三天两头被人打得鼻青脸肿的……(7)冯:哦,你参加了拳击运动。(8)牛:老得玩命呀。(9)冯:对抗性是强。(10)牛:风险太大。(11)冯:那才见精神哪!(12)牛:提心吊胆。(13)冯:习惯了就好。(14)牛:生怕人逮着。(15)冯:你躲得快点儿。(16)牛:让人逮着就往死里打呀。(17)冯:那对方就犯规了。(18)牛:他管你那个。就前几天6个小伙子把我吊起来打,一边打嘴里还骂骂咧咧的。(19)冯:怎么骂的?(20)牛:让你小子偷钱包儿! (21) 冯:哦,你是小偷呀? (22) 分析:在本例中,牛说他在工作中总要被打(7),据此冯猜牛一定是拳击运动员(8),这当然是合理猜测,因为拳击运动员确实会在工作中被打——此时冯已经被误导进入了外部理解体系,而牛对冯的猜测(8)躲躲闪闪、含糊其辞,并不做出辩驳(9),使冯更加肯定了他的猜测。自此,两人沿着不同思维道路走了下去。在“装包袱”阶段(9~19),两套理解体系都行的通,彼此平行进行,依靠的就是言语中不断出现的歧义,即两方面都说得通,是违反方式原则的典例。然而到了“抖包袱”阶段(20~22),外部理解体系不再可行,两套理解体系的平行推进中断,冯进入内部理解体系,歧义消失,也就撕开了牛伪装的谎言。就这样,小品打破观众了“合于情理”的心理定势,从而达到“出乎意料之外”喜剧效果。在这个段子中,也同时违反了质的原则,牛将自己做小偷称为“工作”(5)就是一例。 另一个关于违反方式原则的例子是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表演的《昨天,今天,明天》(例6):“(宋丹丹)恩,然后在整整容,做个拉皮儿。”“(赵本山)我拍个黄瓜。”“(崔永元)您要是弄个拉皮儿,拍个黄瓜,我就只能烫壶酒了。”在这个例子中,“拉皮儿”既能指东北菜中的一道凉菜,又能指美容手术中的一种除皱术,赵本山饰演的“黑土”是一位朴素憨厚的农村老汉,不明白妻子言语中“拉皮儿”后者的含义,两人在对话中产生了歧义,而崔永元顺着赵的思维模式继续对话,更维持了这段对话的“笑果”。短短三句话,充分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宋的虚荣,赵的憨直,崔的幽默),契合人物身份(宋、赵为农民,崔为主持人)。 通过对以上对几个小品片段的分析,我们应该不难看出:相声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有意地违反合作原则,使其产生会话含义以制造笑料,以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而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借鉴这种会话技巧,化解尴尬,打破僵局,活跃气氛,让人与人的交流多一点轻松,少一点呆板,享受语言带给我们的常变常新的生活乐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3 0:39:3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 09: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小品语言中的“合作原则”

200640005 李倩

小品是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喜剧形式,而小品语言中的“包袱”是其中吸引人的重要音素,也是此种艺术形式能够产生幽默效果的主要原因。这些“包袱”,很多都是通过违反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起作用的。下面,我就试从语用角度,分析一下小品中的“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的概念

所谓会话中的“合作原则”,指的是在谈话过程中要使你说的话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的或方向。它包括四个准则:1 质量/真实原则(讲真话,或自己认为是真实的话,不故意说假话);2 适量原则(谈话中包含的信息量要合适,既不能多,也不能不够);3 相关原则(所说的话相互关联,不能答非所问或者避而不答);4 方式原则(说话要清楚明白,要尽量简炼、有条理,避免晦涩、歧义)。

言语交际中人们如果表面上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一定出于特定的目的或者意图,听话人应该根据语境加以推导,判断出隐藏其中的说话人的真实意图。这个真实的意图就是格赖斯所说的“会话含义”。会话含义是由于发话人违反了合作原则四准则而产生的。

二.“合作原则”在小品语言中的应用(部分概念参考 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

在生活中,合作原则由于被模式化使用,将不可避免地失去表达力和审美效果。而通过打破常规让语言构成特殊文体,就能成为人们的期待,如诗歌、比喻、隐喻和幽默。其中幽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接受者的思维被叙述者朝一个方向引导;二是叙述者在接受者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转向另一方向的终点。
   
就这样,通过对“合作原则”隐蔽的违反,产生了会话含义,幽默文本构成条件得到了满足。也就是说,幽默存在两套不同的衔接和连贯体系。一套是外在的、合乎人们的正常理解模式,但不会贯穿整个语篇;另一套是潜在的、不符合人们常规思路发展,但要贯穿整个语篇。在幽默产生过程中,人们先沿着第一套最自然的省力的体系理解,走到思维和理解的死胡同时突然打开“包袱”,于是峰回路转,从而进入第二套理解体系。小品语言中的的“包袱”就是一个装着笑料的包裹。演员在观众不知不觉中打开包袱皮放入笑料;又悄悄系牢包袱扣,待时机成熟突然抖落。由于笑料不被观众察觉,当包袱抖落时,观众一定出乎意料而失声大笑。同时笑料使当着观众装在里面的,因此在大笑之余又觉得合理可信。笑得“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合于情理之中”。这多反映为对合作原则中“相关原则”和“方式原则”的违反。

而另外一种“包袱”,则是通过一系列违反生活常识和交谈目的的对话,产生与现实生活的强烈反差,造成令人忍俊不禁的喜感,多反映为对合作原则中“质的原则”和“量的原则”的违反。

三.实例分析

1.违反质的原则(例1:摘自《策划》 赵本山、宋丹丹、牛群)

赵本山:他当时心里挺有压力,不好意思,他就溜达,来到了鸡窝跟前,不能。又来到了鸭笼跟前,也不行。然后实在憋不住了,就找了个狗窝把蛋下了。(1

牛群:狗窝?是怎么发现的?(2

宋丹丹:被狗仔队发现的呗。以前鸡走道,挺胸抬头,气宇轩昂;自打生了公鸡蛋,走道都改了,改这样了(开始模仿公鸡走道),鸡爪子可着劲儿地划,我一开始还没明白,研究了半天才缓过来神,人家那是在练签名呢。(3

    在这个小品段子里,赵和宋为了塑造起自家“神鸡”的形象,面对牛的询问时(2)夸大其词、粉饰真相,将公鸡生蛋的情景描摹的喜感十足(13),这就是典型的针对违反合作原则中“质的原则”而设计的“包袱”。

而将违反质的原则演绎到极致的,莫过于马季先生的《宇宙牌香烟》(例2):“我们准备冲出亚洲,打入国际市场哩。我们这个“宇宙”牌香烟准备卖给美国、日本、英国、苏联、印度、瑞典、丹麦、缅甸、瑞士……法兰西、加拿大,地图上有的我们都卖。……使“宇宙”香烟宣传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老少皆宜,人人必备。“宇宙”香烟打入您的生活,成为您生活三大要素之首。你不抽我的“宇宙”香烟你就没有美满幸福的家庭;你不抽我的“宇宙”香烟,你年轻人就搞不上对象;你不抽我的“宇宙”香烟,你学生就考不上大学……”在这段话中,表演者“大放卫星”,不停地违反“质的准则”,可笑之余,也对广告中的“假”、“大”、“空”给予了辛辣的讽刺。

2.违反量的原则(例3:摘自《小鞋匠奇遇记》师胜杰、于浮生)

甲:“小伙子,我可观察你好几天了。我觉得你很有前途。这样吧,星期六你去考试我先给你报个名,你叫什么名字?”(1

乙:我叫待业。姓名待业,性别男,年龄25,民族汉,家庭出身贫农,本人成分学生,政治面貌团员,文化程度初中,是否成家未婚,身体状况健康,报考专业英语,有何特长修鞋,家庭住址哈尔滨市难无门路找不着道憋死牛胡同对不上号。(2

分析:

本例中乙的回答明显违反了量的原则。对于甲在(1)中的提问“你叫什么名字”,依照“会话原则”,乙只需要回答自己的姓名就可以,但在(2)中乙却把自己的性别、年龄、民族、家庭出身、成分、政治面貌、文化程度、是否婚配……等等无用信息一股脑都答了出来。而这些“过量信息”除了取得了“笑果”,更产生了会话含义,其“言外之意”正是对当时那种机械的用人制度的有力讽刺(正如乙在后面所说的“到那儿都是这一套我都背熟了”)。

3.违反相关原则(例4:摘自《昨天,今天,明天》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

崔永元:在我们这次节目结束的时候,按照惯例,我们要请每一位佳宾,每个人用一句话,再总结一下自己的内心感受。大妈先来?(1
宋丹丹:就剩,一句啦?(2
崔永元:一句话。(3
宋丹丹:发自肺腑的呀?(4
崔永元:对,发自肺腑的。(5
宋丹丹:我十分想见赵忠祥。(6
赵本山:拉倒吧!干啥完应!(7
崔永元:人家让说发自肺腑的吗!(8
赵本山:这么丢人呢!没正事儿呢!让你说一句话你说这干啥完应,丢不丢人!不说点关键的!(9
崔永元:大叔要么您说,一句话。(10
赵本山:我也剩一句啦?(11
崔永元:啊,一句话,对。(12
赵本山:来时候的火车票谁给报了?(13

分析:   

看过崔永元《实话实说》的节目的观众都知道,在节目结尾处会安排嘉宾用一句话总结内心感受。这个“内心感受”,应该是嘉宾自己对话题宏观的理解。而在本段小品中,当崔永元在进行这个节目环节时,却出现了“答非所问”的情形:先是宋曲解了“内心感受”、“发自肺腑”的含义,爆出了自己情感方面的“个人隐私”——“我十分想见赵忠祥”(6),驴头不对马嘴,完全不符合人们的常规思维和“相关原则”,却让观众因出乎意料而失笑;接着,赵严厉地指出了宋的错误,将观众的思维又引回了潜在的思维体系,然而在“抖包袱”的一刻(13),小品语言还是再次违反了“相关原则”,“火车票的报销问题”和“结语感言”之间虽然毫无关联,却成为了小品逗趣的元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 09: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4.违反方式原则(例5:摘自《小偷公司》牛群、冯巩)牛:我真羡慕您的工作。(1)冯:您别这么说。(2)牛:光动嘴不动手,说完相声身上一点伤都没有。(3)冯:你打算让我们说完相声就见血是吧?(4)牛:我的工作没法跟你您比。(5)冯:怎么呢?(6)牛:我们三天两头被人打得鼻青脸肿的……(7)冯:哦,你参加了拳击运动。(8)牛:老得玩命呀。(9)冯:对抗性是强。(10)牛:风险太大。(11)冯:那才见精神哪!(12)牛:提心吊胆。(13)冯:习惯了就好。(14)牛:生怕人逮着。(15)冯:你躲得快点儿。(16)牛:让人逮着就往死里打呀。(17)冯:那对方就犯规了。(18)牛:他管你那个。就前几天6个小伙子把我吊起来打,一边打嘴里还骂骂咧咧的。(19)冯:怎么骂的?(20)牛:让你小子偷钱包儿! (21) 冯:哦,你是小偷呀? (22) 分析:在本例中,牛说他在工作中总要被打(7),据此冯猜牛一定是拳击运动员(8),这当然是合理猜测,因为拳击运动员确实会在工作中被打——此时冯已经被误导进入了外部理解体系,而牛对冯的猜测(8)躲躲闪闪、含糊其辞,并不做出辩驳(9),使冯更加肯定了他的猜测。自此,两人沿着不同思维道路走了下去。在“装包袱”阶段(9~19),两套理解体系都行的通,彼此平行进行,依靠的就是言语中不断出现的歧义,即两方面都说得通,是违反方式原则的典例。然而到了“抖包袱”阶段(20~22),外部理解体系不再可行,两套理解体系的平行推进中断,冯进入内部理解体系,歧义消失,也就撕开了牛伪装的谎言。就这样,小品打破观众了“合于情理”的心理定势,从而达到“出乎意料之外”喜剧效果。在这个段子中,也同时违反了质的原则,牛将自己做小偷称为“工作”(5)就是一例。另一个关于违反方式原则的例子是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表演的《昨天,今天,明天》(例6):“(宋丹丹)恩,然后在整整容,做个拉皮儿。”“(赵本山)我拍个黄瓜。”“(崔永元)您要是弄个拉皮儿,拍个黄瓜,我就只能烫壶酒了。”在这个例子中,“拉皮儿”既能指东北菜中的一道凉菜,又能指美容手术中的一种除皱术,赵本山饰演的“黑土”是一位朴素憨厚的农村老汉,不明白妻子言语中“拉皮儿”后者的含义,两人在对话中产生了歧义,而崔永元顺着赵的思维模式继续对话,更维持了这段对话的“笑果”。短短三句话,充分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宋的虚荣,赵的憨直,崔的幽默),契合人物身份(宋、赵为农民,崔为主持人)。 从以上对几个小品片段的分析,我们应该不难看出:相声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有意地违反合作原则,使其产生会话含义以制造笑料,以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而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借鉴这种会话技巧,化解尴尬,打破僵局,活跃气氛,让人与人的交流多一点轻松,少一点呆板,享受语言带给我们的常变常新的生活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4 01: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违反“合作原则”会话举例

 

例一

 

8回 宝钗与宝玉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
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
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
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
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黛玉因见着宝钗和宝玉处在一起,心里自然是吃醋不高兴,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确是因:眼不见,心不烦,如今见了,却又要白白伤心了。可为着这说不出口的理由,她向宝钗解释的却是另一番道理: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也亏得她反应机灵,如此的道理,也硬是让她给说得像模像样。口不对心,违反了“质量原则”。然而也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对话。

 

例二

 

20回,宝黛二人因为湘云发生口角。

 

林黛玉啐道:“我难道为叫你疏他?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林林黛玉听了,低头一语不发,半日说道:“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了你,你再不知道你自己怄人难受。就拿今日天气比,分明今儿冷的这样, 你怎么倒反把个青肷披风脱了呢?”

 

前面两人明明在吵架,黛玉又忽地说出“分明今儿冷的这样, 你怎么倒反把个青肷披风脱了呢?”这样关心的话,这场口角自然而然就这么结束了。不符合会话的“相关原则”,但是却是一词成功的会话,向宝玉传达的是“我不生气不别扭了”,同时也表现了黛玉对宝玉的爱情,二人心思自明。

 

例三

 

22回中   宝玉夸赞宝钗无书不知,黛玉马上把嘴一撇,“安静些看戏吧,还没唱山门,你就装疯了。”

 

黛玉是不满宝玉夸宝钗,从而奚落宝玉“装疯”,宝玉不是真的装疯,她也不是真的认为宝玉“不安静”,只是说了她听着不高兴的话罢了,所以不合“质量原则”;再者,本来宝玉与宝钗聊得好好的,黛玉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来,也是在“多于”,也不合“适量原则”,然这一句话,却也让另二人明白她这是不高兴呢,这个话题继续得尴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4 01: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四

 

27 宝钗扑蝶时偷听了小红与坠儿的私房话,来不及躲开,生怕被俩刁钻古怪的丫头撞到了,“人急造反,狗急跳墙”,躲也来不及,于是便想出一招“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 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

     

宝钗一番违反“质量原则”的假话说得煞有其事,将所有责任推到黛玉身上,自己倒是毫无干系,真害煞林妹妹也。正明显地表现了宝钗损人利己、嫁祸他人,善于玩弄机变权术的性格特征。

 

例五

 

29回,宝黛又发生矛盾。

      

黛玉早早起床,刚到了院中,只见宝玉进门来了,笑道:“好妹妹,你昨儿可告我了不曾?教我悬了一夜心。”林黛玉便回头叫紫鹃道:“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一面说一面又往外走。

 

黛玉不理宝玉,对其问话置若未闻反而叫紫鹃道,还“一面说一面又往外走”。同样是违反“相关原则”而导致前者的对话无法进行下去,但这里传达的信息却是“我别扭着呢,不愿意搭理你。”所以宝玉该纳闷了,不知道哪儿又招惹到林妹妹了。

 

例六

 

29回,在清虚观,张道士捧来给宝玉的小玩意,里面有一个金麒麟,贾母看了捡出来。

笑道:“这件东西好象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贾母道:“是云儿有这个。”宝玉道:“他这么往我们家去住着,我也没看见。”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宝钗听说,便回头装没听见。

 

黛玉一句“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明显不合适,违反了“适量原则”,这样多余的一句话,她是想表达的是一种讽刺行为,言下之意是:宝姐姐就只会留心这些个装饰的物件——自然让人联想到“金石良缘”之说去,讽刺得明目张胆,丝毫不给人留得面子,这对话,如何还进行下去?宝姐姐也变就只能“回头装没听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4-20 11:59 , Processed in 0.09703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