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15|回复: 4

[原创文字] 钱锺书管锥编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7 09: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纲

此书令人叹为观止,不多说。只有两点使我感到不太满足,第一,太平广记一卷过于琐碎、焦氏易林一卷过于单薄,太平广记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焦氏易林实在不足以列数此十大典籍,如果换成庄子,我想,那至少在我,就没有遗憾了。第二,钱先生对义理的关注使他对宗教(在论述六朝三教关系时),不能够平情体会,如说佛书好夸饰,只是从修辞角度看,而实际上佛书的夸饰都有一个指归,即人生的虚幻。

管锥编十卷,论列十部典籍,虽然每一卷都有它的主要关注角度,但从全书大体言,则主要在文艺、义理、人情三方面。知道这一点,可能会对本书有较为容易的把握。

总说

周易正义(义理的阐发)

毛诗正义(文的阐发)

左传正义(左传的文心)

史记会注考证(秦汉际之变迁[有其古今映射义]、人情翻覆之感慨)

老子王弼注(义理的阐发)

列子张湛注(义理的阐发、列子与魏晋玄学之关系)

楚辞补注(文的阐发)

焦氏易林(文的阐发)

太平广记(故事类型学)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行文有随物赋形之妙,举凡诗文、书画、音乐、义理、民俗、人情无不论及)

分说

1.《列子》论(列子张湛注)(全晋文卷六二)

2.嵇阮论(全三国文卷四七)

3.修词点铁脱胎之法(全晋文卷二六)

4.学说杀人(全晋文卷三七)

5.理趣(全晋文卷六一)

6.山水入诗文(全后汉文卷八九、全梁文卷六〇)

7.表微举仄(全后周文卷八)、孔颖达(周易正义乾、毛诗正义关雎三、左传正义隐公)

8.谈艺策勋之途(扬雄、封禅仪记、潘岳、鲍照、江淹刘峻、庾信、劳生论、全梁文卷三三、全后周文卷八)

9.古今之映射(钱谦益与慧远、全晋文卷一六一、全祖望与庾信、全后周文卷八、黄庭坚诗与徐陵文、全陈文卷六、)

10.发愤著书(全汉文卷二六)

11.哲人与诗人(全汉文卷二四)

12.文病(贾谊、枚乘、阮籍、蔡邕、谢灵运、江淹、全汉文卷二〇、全梁文卷一一)

13.嫉妒(全汉文卷十九)

14.破体(全汉文卷一六)

15.六朝三教态度(全晋文卷一三四、全宋文卷四八、全后周文卷二〇、全后周文卷二二)

16.游戏(全宋文卷五五、老子七二章)

17.论韵(全齐文卷二五)

18.论骈文(全陈文卷七)

19.文德(全北齐文卷二)

20. 体用与徵引、对待、牵连(太平广记卷一八、太平广记卷三八、楚辞补注卜居、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21.含蓄(太平广记卷二一〇)

22.拟古(楚辞补注离骚、)

23.正反依待(老子)

24.难一概(老子七章、焦氏易林)

25.左传记言(昭公元年一、襄公四年、襄公二十一年四、成公十六年、杜预序)

左传工于记言。记言为代言。史家叙事也须揣摩想象。

记言用晦。

不直书甲之运为,而假乙眼中舌端出之,纯乎小说笔法。

记言中断。

七口八舌之记言。

左传成于一人之手。三见文愈省,若读者心中无初见云云,将索解不得。一语数见,循记载先后之序由详而约,谓非有意为文,得乎?可见作者刻意避复。

26.史家五例(杜预序) 

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古人之悬鹄)

记事传人,垂戒致用,通观古今因革沿变之理。

27.含蓄与寄托(毛诗狡童)

28.诗作诗读(毛诗燕燕)

29.阐释的循环(阐释的悖论、隐公元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8 18:09:0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7 15: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1.谈艺策勋之途

谈艺之特识先觉,策勋初非一途。或于艺事之弘纲要指,未免人云亦云,而能于历世或并世所视为碌碌众伍之作者中,悟稀赏独,拔某家而出之;一经标举,物议佥同,别好创见浸成通尚定论。如昭明《文选序》大都当时常谈,而其《陶渊明集序》首推陶潜“文章不群超类”,则衡文具眼,迈辈流之上,得风气之先。又或月旦文苑,未克识英雄于风尘草泽之中,相骐骥于牝牡骊黄以外,而能于艺事之全体大用,高瞩周览,症结所在,谈言微中,俟诸后世,其论不刊。如钟嵘三品,扬作者,未见别裁,而其《中品·序》痛言“吟咏情性,何贵用事”,则于六朝下至明清词章所患间歇热、隔日,断定病候,前人之所未道,后人之所不易。盖西昆体之“挦撦”、江西派之“无字无来处”,固皆“语无虚字”,“殆同书抄”,疾发而几不可为;即杜甫、李商隐、苏轼、陆游辈大家,亦每“竞用新事”,“且表学问”,不啻三年病,一鬼难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0 22: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慕回在2007-12-27 9:00:34的发言:

大纲

此书令人叹为观止,不多说。只有两点使我感到不太满足,第一,太平广记一卷过于琐碎、焦氏易林一卷过于单薄,太平广记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焦氏易林实在不足以列数此十大典籍,如果换成庄子,我想,那至少在我,就没有遗憾了。第二,钱先生对义理的关注使他对宗教(在论述六朝三教关系时),不能够平情体会,如说佛书好夸饰,只是从修辞角度看,而实际上佛书的夸饰都有一个指归,即人生的虚幻。

管锥编十卷,论列十部典籍,虽然每一卷都有它的主要关注角度,但从全书大体言,则主要在文艺、义理、人情三方面。知道这一点,可能会对本书有较为容易的把握。

总说

周易正义(义理的阐发)

毛诗正义(文的阐发)

左传正义(左传的文心)

史记会注考证(秦汉际之变迁[有其古今映射义]、人情翻覆之感慨)

老子王弼注(义理的阐发)

列子张湛注(义理的阐发、列子与魏晋玄学之关系)

楚辞补注(文的阐发)

焦氏易林(文的阐发)

太平广记(故事类型学)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行文有随物赋形之妙,举凡诗文、书画、音乐、义理、民俗、人情无不论及)

分说

1.《列子》论(列子张湛注)(全晋文卷六二)

2.嵇阮论(全三国文卷四七)

3.修词点铁脱胎之法(全晋文卷二六)

4.学说杀人(全晋文卷三七)

5.理趣(全晋文卷六一)

6.山水入诗文(全后汉文卷八九、全梁文卷六〇)

7.表微举仄(全后周文卷八)、孔颖达(周易正义乾、毛诗正义关雎三、左传正义隐公)

8.谈艺策勋之途(扬雄、封禅仪记、潘岳、鲍照、江淹刘峻、庾信、劳生论、全梁文卷三三、全后周文卷八)

9.古今之映射(钱谦益与慧远、全晋文卷一六一、全祖望与庾信、全后周文卷八、黄庭坚诗与徐陵文、全陈文卷六、)

10.发愤著书(全汉文卷二六)

11.哲人与诗人(全汉文卷二四)

12.文病(贾谊、枚乘、阮籍、蔡邕、谢灵运、江淹、全汉文卷二〇、全梁文卷一一)

13.嫉妒(全汉文卷十九)

14.破体(全汉文卷一六)

15.六朝三教态度(全晋文卷一三四、全宋文卷四八、全后周文卷二〇、全后周文卷二二)

16.游戏(全宋文卷五五、老子七二章)

17.论韵(全齐文卷二五)

18.论骈文(全陈文卷七)

19.文德(全北齐文卷二)

20. 体用与徵引、对待、牵连(太平广记卷一八、太平广记卷三八、楚辞补注卜居、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21.含蓄(太平广记卷二一〇)

22.拟古(楚辞补注离骚、)

23.正反依待(老子)

24.难一概(老子七章、焦氏易林)

25.左传记言(昭公元年一、襄公四年、襄公二十一年四、成公十六年、杜预序)

左传工于记言。记言为代言。史家叙事也须揣摩想象。

记言用晦。

不直书甲之运为,而假乙眼中舌端出之,纯乎小说笔法。

记言中断。

七口八舌之记言。

左传成于一人之手。三见文愈省,若读者心中无初见云云,将索解不得。一语数见,循记载先后之序由详而约,谓非有意为文,得乎?可见作者刻意避复。

26.史家五例(杜预序) 

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古人之悬鹄)

记事传人,垂戒致用,通观古今因革沿变之理。

27.含蓄与寄托(毛诗狡童)

28.诗作诗读(毛诗燕燕)

29.阐释的循环(阐释的悖论、隐公元年)



这是真正读过原著的人写出来的话,单凭这一篇总叙,就不由得在下不佩服。先加精,慕回兄慢慢地发,我们这里现在正值期末,都是一堆事,所以上来得少,等忙过了这阵,可能就会得闲来向兄请教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31 15:01:3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7 22: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算考试之后,看一套钱钟书先生的书。前几天看北大讲堂,孔庆东有个讲座是关于钱钟书先生的《说笑》分析,有意思的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7 22: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钱钟书 《说笑》 好文分享

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着幽默。刘继庄《广阳杂记》云:“驴鸣似哭,马嘶如笑。”而马并不以幽默名家,大约因为脸太长的缘故。老实说,一大部分人的笑,也只等于马鸣萧萧,充不得什么幽默。 把幽默来分别人兽,好象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他在《动物学》里说:“人是唯一能笑的动物。”近代奇人白伦脱(W.S.Blunt)有《笑与死》的一首十四行诗,略谓自然界如飞禽走兽之类,喜怒爱惧,无不发为适当的声音,只缺乏表示幽默的笑声。不过,笑若为表现幽默而设,笑只能算是废物或奢侈品,因为人类并不都需要笑。禽兽的鸣叫,尽够来表达一般人的情感,怒则狮吼,悲则猿啼,争则蛙噪,遇冤家则如犬之吠影,见爱人则如鸠之呼妇(cooing)。请问多少人真有幽默,需要笑来表现呢?然而造物者已经把笑的能力公平地分给了整个人类,脸上能做出笑容,嗓子里能发出笑声;有了这种本领而不使用,未免可惜。所以,一般人并非因有幽默而笑,是会笑而借笑来掩饰他们的没有幽默。笑的本意,逐渐丧失;本来是幽默丰富的流露,慢慢地变成了幽默贫乏的遮盖。于是你看见傻子的呆笑,瞎子的趁淘笑——还有风行一时的幽默文学。 笑是最流动、最迅速的表情,从眼睛里泛到口角边。东方朔《神异经·东荒经》载东王公投壶不中,“天为之笑”,张华注谓天笑即是闪电,真是绝顶聪明的想象。据荷兰夫人(LadyHolland)的《追忆录》,薛德尼.斯密史(SidneySmith)也曾说:“电光是天的诙谐(Wit)。”笑的确可以说是人面上的电光,眼睛忽然增添了明亮,唇吻间闪烁着牙齿的光芒。我们不能扣留住闪电来代替高悬普照的太阳和月亮,所以我们也不能把笑变为一个固定的、集体的表情。经提倡而产生的幽默,一定是矫揉造作的幽默。这种机械化的笑容,只像骷髅的露齿,算不得活人灵动的姿态。柏格森《笑论》(LeRire)说,一切可笑都起于灵活的事物变成呆板,生动的举止化作机械式(Lemcaniqueplaquesur Levivant)。所以,复出单调的言动,无不惹笑,像口吃,像口头习惯语,像小孩子的有意模仿大人。老头子常比少年人可笑,就因为老头子不如少年人灵变活动,只是一串僵化的习惯。幽默不能提倡,也是为此。一经提倡,自然流露的弄成模仿的,变化不拘的弄成刻板的。这种幽默本身就是幽默的资料,这种笑本身就可笑。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也许要在几百年后、几万里外,才有另一个人和他隔着时间空间的河岸,莫逆于心,相视而笑。假如一大批人,嘻开了嘴,放宽了嗓子,约齐了时刻,成群结党大笑,那只能算下等游艺场里的滑稽大会串。国货提倡尚且增添了冒牌,何况幽默是不能大批出产的东西。所以,幽默提倡以后,并不产生幽默家,只添了无数弄笔墨的小花脸。挂了幽默的招牌,小花脸当然身价大增,脱离戏场而混进文场;反过来说,为小花脸冒牌以後,幽默品格降低,一大半文艺只能算是“游艺”。小花脸也使我们笑,不错!但是他跟真有幽默者绝然不同。真有幽默的人能笑,我们跟着他笑;假充幽默的小花脸可笑,我们对着他笑。小花脸使我们笑,并非因为他有幽默,正因为我们自己有幽默。 所以,幽默至多是一种脾气,决不能标为主张,更不能当作职业。我们不要忘掉幽默(Humour)的拉丁文原意是液体;换句话说,好象贾宝玉心目中的女性,幽默是水做的。把幽默当为一惯的主义或一生的衣食饭碗,那便是液体凝为固体,生物制成标本。就是真有幽默的人,若要卖笑为生,作品便不甚看得,例如马克·吐温(MarkTwain):自十八世纪末叶以来,德国人好讲幽默,然而愈讲愈不相干,就因为德国人是做香肠的民族,错认幽默也像肉末似的,可以包扎得停停当当,作为现成的精神食料。幽默减少人生的严重性,决不把自己看得严重。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它不但对于人生是幽默的看法,它对于幽默本身也是幽默的看法。提倡幽默作一个口号,一种标准,正是缺乏幽默的举动;这不是幽默,这是一本正经的宣传幽默,板了面孔的劝笑。我们又联想到马鸣萧萧了!听来声音倒是笑,只是马脸全无笑容,还是拉得长长的,像追悼会上后死的朋友,又像讲学台上的先进的大师。   大凡假充一桩事物,总有两个动机。或出于尊敬,例如俗物尊敬艺术,就收集骨董,附庸风雅。或出于利用,例如坏蛋有所企图,就利用宗教道德,假充正人君子。幽默被假借,想来不出这两个缘故。然而假货毕竟充不得真。西洋成语称笑声清扬者为“银笑”,假幽默像掺了铅的伪币,发出重浊呆木的声音,只能算铅笑。不过,“银笑”也许是卖笑得利,笑中有银之意,好比说“书中有黄金屋”;姑备一说,供给辞典学者的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20:46 , Processed in 0.07538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