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168|回复: 31

[原创文字] 不打草稿的碎语闲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5 11: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主的读书是一种享受,多少像余华对写作的言说:我用写作打开我的记忆之门。余华别来找我算帐啊,因为这肯定不是他的原话,虽然我肯定这是他的精神。我对他描述的篡改是:我用我随意的阅读去打开我的记忆之门。

很多时候阅读是受制于心态的。当我不向作品要什么的时候,我最客观。我起伏在“俯”“仰”之间,不断调整我与作品忽远忽近的距离,我对我回顾或联想的收获可能远远大于作品本身。

那么,我可以自由评说我感觉到的作家了,不用论文式的模式,不用选一种理论做框架,然后牵强附会地去为“所以”寻找“因为”,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对于别人,这可能就是一种妄自菲薄的喧哗。

一、关于女作家和男作家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迷恋女作家的作品。她们中的一些人在当今评论者的眼中已成为过去时。“她们”中间有张洁、毕淑敏、方方、王安忆、铁凝、池莉、刘索拉、陈染。我读过当时能找的近乎全部她们的作品。

      在80年代早期,可以pk的女作家可能是张洁和王安忆。张洁有《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王安忆有《本次列车终点》和其他一大堆作品。在张洁的笔下,一般会出现两种对比性的女性人物,一个代表她或她所认同的类别,一个代表她所厌恶的“群”。她在作品中以自恋的小资的笔调去拔高她自己,用一个固定的物象做代表可能就是“咖啡”。而另一类风格的女性,总是站在“咖啡”的对立面,扮演俗而又俗的“大白菜”。中间的肯定与否定是以喧嚣的姿态刺激我们对自己的审视。当然在审视里,我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咖啡”,不够“张洁”,自然沦落成烂了菜帮,抽了水分,窝在墙角的,让人离不开又令人生腻的“大白菜”。我对自己的精神抚慰是从王安忆的笔下获得的。最最令我难忘的就是读她的《本次列车终点》。作品写的是返程的知青在上海大都市中的挣扎。他们遭受着上海人的白眼,因为他们不会站在公交车的两边往上挤,只是对着车门站着,被下车的人挤得东倒西歪,并被骂着“乡巴佬”。他们可以愤怒,可以报复社会,因为他们下乡并不是绝对自愿的,多少带有替其他上海人疏散到乡下、缓解就业压力和城市压力的意味。我在王安忆的笔下,承受着他们的痛苦,并仰视着他们的对社会的宽容,跟随他们成长。

       张洁的剧变是在她后来的作品中的,可惜我没看。我觉得显著的标志就是她的《沉重的翅膀》,题材是城市工业改革的。我觉得这种题材决定了她必须背离女性视角,要以一种历史使命的沉重去钝化个人的沾沾自喜。

      王安忆的转型应该是她的“三恋”(应该是《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未查,可以有误)。我比较喜欢的是前一恋。都在一种不明确但又有暗流涌动欲望里悖离了现实逻辑。还有她的《小鲍庄》《叔叔的故事》,是非的概念被彻底淡化了,生命的复杂和人生的曲折渐渐成为可以唯一能够明述的评价。还有一部,我忘了书名,是写一个女知青在农村和村长的故事。

     我对王安忆的迷恋止步于《长恨歌》。说这话是要先给自己壮壮胆的。对于好评如潮的一部作品,个体的评头论足可能彰显的是自己的无知,自己的局限。我自己说,这部作品写的是一个四十岁的女人对时间的感觉:命运之神秘,人性之复杂,轮回之永恒。我在王安忆的大跳跃的陈述里,看到的是她对解放前上海都市生活的陌生。她淡化了时代。这在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里是一种追求,是一种表现思想的手段。但在《长恨歌》里,我觉得是一种缺失,是一种避重就轻的技巧。还有,我特别不能接受的是王琦瑶的死,好像是实在写不下去了,硬加上了一个离奇的结局。

     对于张洁来说,时代已经是过去了的,她正在走出人们的视野。但对王安忆来说,前面的路还很长。也许这就是我对两位女作家的现实感受:坚守与尝试,及其结果。这也多少带有我对他们的不那么客观的评价倾向。但无论是坚守还是幻变,都赢得了我对她们的尊敬。如果说在80年代给她们画上一个句号的话,我大概更喜欢王安忆。我觉得张洁与她作品中人物的关系,就是一个挑剔的婆婆在演练生活:她总是在肯定着什么,并否定着什么,她的姿态多少有些嚣张。而王安忆就像是一个母亲,用一种宽大的胸怀去接受她笔下所有人物的品性、好恶和他们对人生的选择。

     还有池莉、铁凝,希望我明天还有情绪整理我对她们的印象。当然还有我喜欢的男作家:文坛上站立着的父亲:刘恒,从儿子到父亲演变的余华、阴郁潮湿的苏童……对了,我是把女作家分在婆婆和妈妈两个阵营里的,但男作家,我喜欢把他们划分成儿子与父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5 14:42:10编辑过]
发表于 2008-1-6 13: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张承志的《北方的河》,还有徐星的《剩下的都属于你》。

作为读者的喜欢与作为研究者的喜欢很不同,幸好我不研究现当代文学,所以可以自由地喜欢,可惜现在很少看小说了,因为老是觉得生活像是小说,而小说反倒更像是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6 14: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洁、毕淑敏、方方、王安忆、铁凝、池莉、刘索拉,这些女作家的作品我都看过,但看的主要是她们的早期作品,而且多数是大学时代看的。陈染的看没看过,现在不能确定了:)

男作家,跟远风兄一样,当年读来最为震撼的是张承志的《北方的河》,那种理想主义的情怀,只能属于八十年代。另外一位值得一提的作家是路遥,他的《平凡的世界》也许是部技法平凡的作品,但永远令我难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7 20: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跟上面两位“同好”打声招呼。握手。我也巨喜欢《北方的河》。那一年有一系列振聋发聩的声音,有邓刚的《迷人的海》、张承志《北方的河》,张洁的《祖母绿》,还有张贤亮的《绿化树》……那是1984年,好像是改革开放在政治界是1978,文学发展稍许滞后,到1984才掀起滔天巨浪。

    我也是从《北方的河》开始迷恋张承志的。看过他写的散文或者是小说。他说是在一次聚会上,听内蒙的民歌手唱内蒙民间小调,大家都被震撼了。高亢的曲调、悠长的声音在马头琴的伴奏下传得很远,很远。他说,没到过草原的人,就不会理解马头琴的魅力,蒙古民歌的魅力。节奏舒缓、起伏婉转、穿透力极强的蒙古民歌在苍茫的、荒芜人烟的大地上,在苍劲的寒风里传递牧民们万古不变的孤独、勇敢、坚强等情绪。(又不是原话,但这次我让张承志的描述大打了折扣)那天歌吟者酣畅淋漓,听者个个泪流满面,没有人说话,大家都沉浸在远离喧嚣的那一种纯净的世界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7 20: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忘了说徐星。我喜欢他的《无主题变奏》,但后来,再看他的新作,没记住名字,就不想继续读他了。我以为,《无主题变奏》用尽了他的积累,有点像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

当时,这两部作品给我们演示的是全新的叙事方式:故事在退后,退后到情绪、思想后面,变得微不足道。随之而变的是小说结构的剧变。

耳目一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7 21: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说铁凝

    知道铁凝是读她的《哦!香雪》。写的是一个农村女孩香雪在火车上的见闻、感想。我就记得她虔诚地盯着一个人造革的皮包,想入非非。她觉得那是文明进步的化身。别的呢,我基本忘了。

    估计现在要是学生再读,一定会觉得隔膜:人造革-垃圾-丢份儿,真皮的还差不多。

    很长时间,我都不明白《哦!香雪》怎么能进入当年的优秀短篇小说之列:幼稚、单调、平淡……据说,王蒙鼎立支持这篇小说,好像是作品的清新深深地吸引了他。我是觉得很牵强,从作者的名字到小说的名字,我都觉得极端的矫揉造作。

    再后来是她的《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我稍许接受了一点她。但好像我更对她与张承志的恋情更感兴趣,更喜欢在这部作品中去寻找现实的蛛丝马迹。

    不知道今天还有谁会喜欢铁凝的这部作品。再读铁凝选集,好像没有选这部。小说写的是一对姐妹的相处,写“我”的烦恼、妹妹的成长,写世俗,写少男少女中间微妙的关系,写新时代和旧观念的冲突,那冲突的代表就是妹妹穿的姐姐送她的红衬衫(没有纽扣,不是吊带式的,不是无领无袖的,包裹起身体是绰绰有余的)。

     完了,如果现当代文学课要求学生读这部作品,估计没人读了。

     我喜欢铁凝是在后来。我把铁凝的作品大致分成两大类,一种是远观而来的,一种的近望而得的。如果这作品中没有铁凝生活的痕迹,好,那一定写得不错,比如她的《棉花垛》。从米子钻别人的窝棚开始,迷人的神话般的故事就来了。冷静、远远的叙事带我走进抗日战争前的北方,宽阔、庸常的北方(乡村)。在那种好像千代万代都在重复的生存里,日本人来了,稀松平常的生活在稀松平常的递进里残酷地突变。但叙事者却写得不动声色。我在她的不动声色里,体会“残酷”的意味:从阴部被豁开的女性身体,流出来的内脏……

      那种近望而得的作品,我多是懒得说她给我惊喜,但《玫瑰门》是一个例外。一个顶天立地的膨胀着的老太太、一个寄人篱下的慢慢成长的柔弱女孩,一处普通的小院,一个承载岁月变迁使命的缩小了的世界……毫无惊心动魄的内容,却给我惊心动魄的感觉:原来,很多微不足道的事件、普普通通的成长却也能够成为惊心动魄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7 22: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次我说的王安忆的小说好像叫《岗上的世纪》。有时候,写农村生活,我觉得她和铁凝有点相像:艰辛的生活,却未演变成污泥浊水,还多少有一点诗意。

想起了另一个话题:知青文学。那其中有梁晓声,肃杀、新奇、遥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7 23: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提到的很多作品,我都是大一(1988年)时看的,那时正是朦胧诗、新生代诗和寻根文学、探索小说等五花八门的小说流派兴盛的时期。那个时代我集中读了一批作品,徐星的《无主题变奏》就是那个时候看的,到现在都还记得,里面有个叫伪政权的怪杰,还有个老处女,叫小说中的“我”给弄两条烟,小说中的“我”说了句我他妈给你买两条上吊的绳而后踹门而出,当时读到这里那叫一个激动啊。这种作品,就应该在那个叛逆的年龄去读,就如我那时读凯如·阿克的《在路上》,也激动得热血如沸。如果再晚上十年去读,恐怕就不会有那种感觉了,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我是过了三十以后才看的《麦田的守望者》,看的时候就可惜,没有在该遇到它的年龄遇到它,老成了以后再看,就很难有那种强烈的共鸣了。还是回头说当代文学,和徐星的《无主题变奏》相似的是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我也是那个时候看的。而后,王朔那时的作品我绝大多数都看过,像《橡皮人》《浮出海面》,这些小说里都有非常动人的情愫,王朔曾在他的《过把瘾就死》里,让主人公说过这样一句话,即从来就认为自己是很严肃很传统的人,但已没有什么东西值得自己很严肃很传统地对待,我一直认为,这就是王朔的内心告白。此外,马原、扎西达娃的西藏题材的所谓魔幻现实主义,如《冈底斯的诱惑》《西藏,隐秘岁月》,也留下了印象,还有楼主提到的邓刚的《迷人的海》,以及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还有何立伟,对了,还有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当时何等轰动,其实我倒是更喜欢他的《绿化树》,这些人,连带当时重新焕发创作青春的汪曾祺,等等等等,都是那时曾引领一时风骚的人物。那时的文坛真是热闹。印象里,像苏童、余华、格非成名好像比他们稍晚一点。苏童的小说我后来陆陆续续看了一些,说一句实话,不是特别欣赏,读他的小说,就如读晚唐诗,冷不丁看那么一点,那种缛丽阴郁,自有吸引人之处,但看得多了,就觉得风格未免单调,没太大意思了。

铁凝的《哦,香雪》和《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我当年也都看过,根据后者改编的电影《红衣少女》当时反响还挺大。《哦,香雪》的情节我已经想不起来了,但还隐约记得当时的我曾被它的清新所打动,《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印象要深刻一些,小说中安然的正义感对同样处于理想主义年华的我曾有过一定的影响。除了这两部小说,铁凝后来的作品我就一部也没看过了。其实那个时代女作家的作品,给我印象最深,深到多年不忘的,是两位远没有前述那些人知名的作家的作品,是黄蓓佳的《请与我同行》和王坤红的《困惑》。印象深,不一定是因为它们写的好,而是因为是在自己多姿多彩的年华遇到了它们,正如人和人之间要讲缘份一样,人和山水,人和书,也都要讲个缘份。

看到楼主的帖子,一下子勾起青春时代的很多阅读记忆,因此顺口说几句。还是就此打住吧,请楼主接着说,很欣赏您的精到分析,要比在下这点情绪性的回忆有价值得多。请楼主继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8 0:26:2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8 20: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精彩回顾,也让我浮想联翩。我几乎按捺不住要说王朔了……不,不,今天不说,等我梳理完我的女作家印象,再从刘恒、刘震云开始慢慢来。

非常感谢白水的跟帖——流光溢彩

还有,我都是凭印象说作品,尽量不用补课式的阅读去改变我当初的对某一个作家的印象。不科学,不严谨,但有我成长的印记。

“博观约取”(既是我对自己早年阅读面貌的“大话西游”式的概括,也是我对自己蜻蜓点水表达缺陷的粉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0 22: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千帆过尽在2008-1-8 20:21:29的发言:

楼上的精彩回顾,也让我浮想联翩。我几乎按捺不住要说王朔了……不,不,今天不说,等我梳理完我的女作家印象,再从刘恒、刘震云开始慢慢来。

非常感谢白水的跟帖——流光溢彩

还有,我都是凭印象说作品,尽量不用补课式的阅读去改变我当初的对某一个作家的印象。不科学,不严谨,但有我成长的印记。

“博观约取”(既是我对自己早年阅读面貌的“大话西游”式的概括,也是我对自己蜻蜓点水表达缺陷的粉饰)

呵呵,楼主过奖了。在下只是信口乱道几句,论起当代文学方面上的修为,这里的踏雪、不为、古小即诸版主皆远胜于在下,现在大家都忙着期末的考试工作,待稍闲下来,就可以更多地和楼主探讨了。到时大家都来发言,让这个帖子热闹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4-27 00:44 , Processed in 0.03151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