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直不知道还要再作一篇作业,实在是很对不起。感谢朝克图同学好心提醒。 【原诗】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 【有关注释】 读古文向来不喜参阅注释,以为那总会削弱了原有的情调。不过既然做了这个题目,还是把译文贴出来吧。 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啊!我驾着小舟在江水中流。 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啊!我竟然能与王子在同一艘船 承蒙王子看的起啊!不因为我是舟子的身份而嫌弃我,甚至责骂我。 我的心里如此的紧张而停止不住,因为我居然看到了王子! 山上有树木,而树上有树枝, 可是我的心底这么喜欢王子啊,王子却不知。 【赏析】 其实很早就看到这首诗,只是那时也没有条件没有精力去多加了解,对于她,不过是惊鸿一督,只记住了“心悦君兮君不知”这句,哀婉悱恻的叹息。 后来有了电影《夜宴》。很多人在骂,骂这部片子无聊,抄袭莎翁太重。不过我还是很喜欢。不管冯能理解多少,能把这些传统的元素展现在荧幕上,都是一种勇敢的尝试。或许,是那浓重的黑色与红色的交织,唤起了我对故乡文明的记忆。你知道,红与黑,那是楚国的色彩。那迷幻缠绵的纤弱线条,是每一个楚地的孩子与生俱来的具象。 更重要的一点,我记住了这首诗,越 人 歌。 看到这个题目就有一种勾魂摄魄的感觉。越人,那是由青山碧水温谷花香养出来的民族,是走出了西施范蠡勾践文种的民族。她们美丽,却无媚骨;她们卑微,却生而高贵;她们痴情,却不会忘我;她们感性,而又不失理智。 越人歌中的主人公,真真就是这样的女子呢。 黑发如瀑,莹肌似雪。南方氤氲的水汽从林子里钻出来,凝在越女丝丝缕缕的发梢,滴落下来,直滴得那澄澈的溪水一圈圈漾开去,发出轻柔的叹息。越女的唇齿,眉蹙都是淡淡的,如同清雅的山水画。而那一双沉郁浓重的眸子,却是只有惯常于中才工笔的画师才略描得一二的。(诗经: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就是这样的越女,在山溪间摇着桨,一日日,一年年。 而一天黄昏,从来一个人的越女舟,却出现了第二个人的身影。他温文尔雅的笑着,姑娘,可否借你的舟一用。刹那间,越女隐藏了十几年的某样东西猛然被触动了,那种感觉几乎让她窒息,是如此强烈的幸福,与温暖。越女表情呆滞地答道,啊,好,好的。 兰桨轻摇,小舟开了,向溪水对面滑去。会是他么•••?这个男人•••当真是我要找的幸福么?越女这样问自己,一面摇着桨,一面又忍不住偷偷地看了看坐在舟中的那个人。 看他淡定平和的样子,当真是气度不凡呢,想来必是个官宦子弟吧。越女这样想着,渐渐地痴了。赫然,发现公子竟然也在看她。越女一下便慌了,他会生气么? 没料公子却微笑这走上前来,鄙人名做鄂君,请问姑娘芳名? 鄂君?他是王子?他竟然是王子?越女的心,瞬间被一种莫名情感占据。他是王子呵,他竟然是王子。我竟能与王子同舟,这是多少女孩子切切祈求的梦啊,该是莫大的荣幸了!可是他却是王子啊,他却竟然是王子。这样巨大的身份差距,不是一介弱女所能弥补的。瞬间燃起的火,瞬间又熄灭。只留下未凉的余烬,一点一点,蚕食着越女的心。 呃,小女子无名,殿下唤我作越女就好。 这夜,是怎样的夜啊。我如此有幸地见到了王子,更有幸能爱上王子,虽然这份感情无望的近乎笑谈,可是能有过这样一份爱,不已是幸事了么。楚山青,楚水盈。鄂君啊,你可知越女的心意?还是不知的好吧。我爱上了王子,只要我爱着,就够了。他是王子啊,我又怎么向他开口,讲述这般虚妄的感情?或许,就这样结束吧。又或许,他还能记得我。 小舟继续划着,快靠岸了。这份瞬间产生的感情,又要在瞬间结束,无人知晓。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站在你的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泰戈尔) 不要说不相信一见钟情,爱之深所以思之切,思之切所以言之情。数千年前越女的一见钟情,似这般唱出,竟获得了延续千年感动的力量。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永叔,玉楼春) 还是不得不提到夜宴。抛开故事不谈,至少我以为,青女实在是越女最真实的体现。 一个人是不会懂另一个人的。懂了,就不寂寞了。 周迅唱的也很有感觉,那伤感外加毫无杂质的嗓音把这首曲子的感情完全演绎了出来。那是为情而生,又为情而死的女子,才能发出的叹息。 附上周迅演唱的越人歌,有兴趣的人可以一赏。http://blog.yb023.com/uploadfile/200722419541371.mp3
以上完全是自己对此诗的理解了。在网上查一下,发现我所述,竟然与传说相差甚远。 一种说法,从前有一位楚国的王子,名叫子皙,爵位是鄂君。鄂君也生得十分俊秀。有一次他穿了华丽的衣服,就在这片水面上泛舟游玩。为他划船的是个越国来的奴隶。突然这越人开始唱歌,歌声非常缠绵动听。鄂君回过神来,看着这个越人,命他从新用楚国话翻译一遍歌词的意思。这个越国俘虏也不是平常人,迟疑了一下,终于把歌词说了出来: 今夕何夕兮挚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殚诟耻 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 这就是后来传世的"越人歌"。这位越人高才,鄂君听了,觉出了他的情义,非常感动。子皙也是很直率的人,于是跟这位越国俘虏"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 呵呵,评论说此诗颇有些同性恋色彩,倒也觉得说得通。毕竟古时楚国,是盛男风的。 这样的故事,倒不觉得同性色彩有丝毫影响了《越人歌》的美感,而唯美与真情实意更胜。 另一种解释,相传鄂君子皙泛舟河中,打桨的越女爱慕他,用越语唱了一首歌,鄂君请人用楚语译出,就是这一首美丽的情诗。有人说鄂君在听懂了这首歌,明白了越女的心之后,就微笑着把她带回去了。 这个故事,我倒以为结局不够感人。越女最终得到了鄂君的爱,虽然是皆大欢喜,却削弱了越人歌本身的伤感,实在是有些大煞风景呢。 另外,见到前面余倩倩同学贴出了席慕容的译诗,不可否认她的才情,每一句话好似能说到人心最柔软之处。只是,这样传唱千年的诗句,纵然是才高八斗,也难以再写出那最原本的味道了。当然,我的赏析,也不过是一面之辞,难堪大家。 最后,讲一点感受吧。这一个学期的古代语文,很惭愧地,没有能拿的出手的收获,除了读了些书,做了个研究,就只有这篇文章了。 不禁感叹而今渐老,我的文笔枯涩,早已写不出以前的感觉了。这样一篇短短的赏析文字,还是用了数小时的时间。而现在读来,依旧是不堪入眼。也难得了,毕竟是数月以来第一次写这样正式的文章。 其实一直都是想做诗歌鉴赏这个选题的,只是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竟要在老师的催促下完成,实在是很抱歉。本来打算做三首的,越人歌,暗香(姜白石),蝶恋花(晏同叔)。喜欢它们,只是一句话,读来“口齿噙香”(林黛玉评西厢记之语)。 最最后,还是要感谢朝克图同学了。本来已经回家了,也上不了网的。幸亏朝同学的好心提醒,我才能赶在最后期限,交上这一篇仓促之作。辛苦老师了,感谢您这一个学期为我们的付出。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08-1-23 13:03:4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