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溪寺的花》
光隐
曾经和尚念佛的禅寺如今是围于闹市区的一座尼庵友人说,对爱情心灰意冷的女人越来越多所以改成了尼庵的寺庙也越来越多但我觉得,女人出家总应该还有别的原因吧不然,这院落不会这么闲逸:刚修剪过的一片细竹搁在石凳上的一束水仙还有窗台和门边一小盆挨着一小盆的花,像出家的女人隐于世外的性别开出一朵一朵清淡的美正如她们削去黑发,裹上青袍在心中越来越安静的晨昏里接近殿内镀金的菩萨我看不出她们的年龄或许衰老自出家那天便已从她们身上逃逸她们在时间里停了下来就像殿门正前方石板路上的那只石螃蟹它停在路的尽头它停在那儿仿佛远道而来并终于不再需要行走我走出寺门看见她们中的一个穿行于午后的街市从我们身后,到与我们平齐到走在前面,身影越来越小像颗青莲子漂出一条溪流我的目光,在对她的注视中越来越清澈,流连于这不得不爱的人世
2008.03.12 于武汉
转自道里书院论坛
使用道具 举报
偶的智商实在理解不了……
还是读屋子的点评和文章更有收获。
感慨,这位光隐先生的领悟力真好!
“还是读屋子的点评和文章更有收获。”——请屋子点评一下吧。
"我的目光,在对她的注视中越来越清澈,流连于这不得不爱的人世"
喜欢最后一句。
我也觉得这句很有意味。
喜欢“像颗青莲子 漂出一条溪流”中的“漂”字。
全诗感觉轻盈透明,套用一句可能不贴切的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以下均转自道里论坛
屋子 08-3-12 22:39:17
光隱的詩似乎又有轉進 不但<日記>五節完全合為一體 而且九(或應說八加一)首連為一貫
這恐怕非有比過去更大的詩思 或精神/心志(持續)力 不為功?
we never know what cards life is going to deal us,but we always knowwe could deal back....not in games, but in life, fortunately.
phiphi 08-3-13 19:08:09
而且 誰說city girls只能是像 譬如 某麗川那種?
we have better city girls.
(an irrelevant, or even maybe an irreverent, thought. J )
光隐 08-3-14 21:11:35
To 2 楼
去年夏天的时候,突然很讨厌自己写的诗,觉得很单薄,很多时候只是在意象和语言之间游荡。大概我还是希望诗歌能带有世俗的重量的,carry worldly weight。但在哥伦布的光滑的生活,似乎并没有粗糙所带来的摩擦力,而且自己也就那么个年龄,怕是本也难得写出厚重的诗,于是就不太考虑作为诗歌的诗歌如何负重的问题了,只是记录一下生活中那些突然触动内心的所见所感,或许也就因了生活本身的真切,带上真切的重量了吧,但愿,呵呵。
To 3 楼
哈哈哈,也是巧了,我贴的时候,也想到了前段时间S君提到的city girl,看来,也不是很irrelevant嘛 :)关于irreverent,也正好解释了当时看见city girl的说法时,莫名其妙地汗了一把,哈哈。
越来越清澈,流连于这不得不爱的人世
奇妙之处尤其在于断行的位置,营造了非常丰富的意义层次:不得/不爱的人世。连起来是“不得不爱的人世”,但诗句在“不得/不”之间断行,诗人在“不得不”这个原本表示无可选择性的词中带来了中断。仿佛犹豫了一下,尼姑仍然决绝地要说“不爱”。“不爱的人世”:最后一行仿佛决意要把这半句说成一句,完整的,完成的,没有牵挂的一句。但是,这个“不”显然不得不牵系着前面的“不得”,它乃是“不得”所要否定的对象,也就是说:想要不爱,这是不得的。于是重新认识到这是“不得不爱的人世”:越来越清澈,流连于这不得不爱的人世
末句之爱,实在是"大爱",已经远远超出"爱情"、"亲情"的范畴.它让我联想到佛书里的话:
“我们相信今世劫中,世界上将出现一千种无上之佛的化身……众佛每一种无上的化身都在布讲自己的教义至理,救助所有的众生有情,使他们获得永久的解脱。”
每个人都是化身,也是众生有情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23:27 , Processed in 0.0642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