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12|回复: 4

[推荐]《漫长的告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6 17: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长的告别书是好书,只是最好别介意新星出版社的印制、市场人员设计的那个幺蛾子似的封面:向外翻的封面多余部分一定会使你在阅读的时候感到累赘;包在书皮外的黄色饰页,用无论如何也看不出美感的混乱、硕大的字体印着促销广告:"艾略特、加缪、奥尼尔、奥登、钱钟书、村上春树等文学大师们崇拜的大师……世界上唯一一位被写入经典文学史册的侦探小说大师……电影史上最伟大编剧之一……好莱坞黑色电影的缔造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都只能给他当助手……",又引村上春树的话道:"雷蒙德·钱德勒是我的崇拜对象,我读了十几遍《漫长的告别》。"

唉,真好像出版社自始至终就担心书卖不出去一样。仔细想想,这些词句可真是好笑:"唯一一位被写入经典文学史册的侦探小说大师"?怎知是"唯一"呢?"经典文学史册"难道是福布斯排行榜之类的东西?或者,聪明的,你告诉我"经典文学史册"是本什么书,是笔什么账?"最伟大的编剧"有什么标准呢?"伟大"有什么标准?"最"又有什么标准?"黑色电影的缔造者"这话也太含糊点儿了,至于"福克纳都只能给他当助手"就更离谱了,那得看在什么情况下不是?可偏偏人家就故意不说这个语境,还加上"都只能",吹得这么过分,不怕起到反效果么?至于"崇拜",尤其是村上春树这人,我记得他说过最喜欢、最崇拜、最推崇的就包括: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安部公房、芥川龙之介。那么多最,也不知道那个最"最"。

一本好书当然值得推荐,但一本好书从来都不需要吹捧来提高身价,吹得厉害,往往反倒是因为明知自己太贱。说实在话,要不是早知雷蒙德·钱德勒的大名,早读过他的《长眠不醒》和《小妹妹》,看到这样的介绍,我反而永远不会买它。

总之,建议是:赶紧买回家,立刻把那那个愚蠢的广告饰页扔进垃圾桶,别理什么序言--就算它是阿城写的--直接进入正文。

有人说看惯了"本格派"推理的人,不习惯钱德勒这种"硬汉派",我倒没有这种感觉,不管什么派,我宁可都看看,"社会派"、"变格派",都看。借用已被用烂了的名言来说:"好的书都是一样的,不好的书各有各的不好"。

这本书,照我看最好的地方是有通俗小说的形式,又有纯文学的味道,人物性格的刻画精彩到位,对白更是简练幽默、异彩纷呈,常于不经意间流露出浓郁而感伤的诗意,那种美国社会转型期爵士一般优雅而又忧伤的时代感觉,真与《美国往事》堪有一比。特别是私家侦探菲利普·马洛这一形象,看似消极冷漠,甚或有些玩世不恭,实则古道热肠、心怀道义、忠于朋友,在那个声色犬马、惟利是图的世界里,他坚守自己的原则,纵使金钱美色,也是取之有道。总之一句话,很男人。我想,钱德勒没打算去颠覆什么传统的英雄,时势造英雄,时势不同,英雄自然也不一样,钱德勒大概仅仅以为,在那样的时势之下,能成为马洛,已经是个英雄了,毕竟希腊与特洛伊早成了历史的遗迹。而今天,钱德勒的好莱坞、月桂大道也已经面目全非了吧,马洛这样的汉子,恐怕也随之封印在了书页与银幕里。

发表于 2008-4-20 02: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剩翼在2008-4-16 17:23:26的发言:

唉,真好像出版社自始至终就担心书卖不出去一样。仔细想想,这些词句可真是好笑:"唯一一位被写入经典文学史册的侦探小说大师"?怎知是"唯一"呢?"经典文学史册"难道是福布斯排行榜之类的东西?或者,聪明的,你告诉我"经典文学史册"是本什么书,是笔什么账?"最伟大的编剧"有什么标准呢?"伟大"有什么标准?"最"又有什么标准?"黑色电影的缔造者"这话也太含糊点儿了,至于"福克纳都只能给他当助手"就更离谱了,那得看在什么情况下不是?可偏偏人家就故意不说这个语境,还加上"都只能",吹得这么过分,不怕起到反效果么?至于"崇拜",尤其是村上春树这人,我记得他说过最喜欢、最崇拜、最推崇的就包括: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安部公房、芥川龙之介。那么多最,也不知道那个最"最"。
一本好书当然值得推荐,但一本好书从来都不需要吹捧来提高身价,吹得厉害,往往反倒是因为明知自己太贱。……


这种地方就别较真儿了。现在我买书,这种书页上的宣传于我完全等于空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0 2:52:3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3 01: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看过,书有点高深,没有多少印象,遗憾,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23: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西贝惑 于 2014-12-13 01:11 发表 我也看过,书有点高深,没有多少印象,遗憾,遗憾。
 

 不知道何以这本书给你高深的感觉。一本侦探小说而已,而且属于这类书中不怎么重视细节推理的,文笔也很流畅。这类小说中,要说高深,小栗虫太郎的《黑死馆杀人事件》才真是高深,因为作者学问太杂,到处都是引经据典,看一遍能把人累死。梦野久作的《脑髓地狱》虽然也显得高深,但其实只是难以卒读而已。这些都是日本推理作品初创时期的作品,推理小说要怎么写还没有定型,所以才有这些奇书。雷蒙德.钱德勒则不然,他那时候,推理小说的发展已经趋于完善,与他同时代的范达因已经制订了二十条守则,推理小说的“美国化”也已经基本完成,与他基本同时代的艾勒里奎因已经进入了创作的第三期(美国式推理),所以,不太可能再有什么高深的侦探推理出现了。

不过,话说回来,高深不高深,与好与不好还不是一个概念,把通俗小说写好往往更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3 23: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剩翼 于 13-12-2014 23:01 发表   不知道何以这本书给你高深的感觉。一本侦探小说而已,而且属于这类书中不怎么重视细节推理的,文笔也很流畅。这类小说中,要说高深,小栗虫太郎的《黑死馆杀人事件》才真是高深,因为作者学问太杂,到处 ...

因为看了止庵的书《茶点说书》,其中有一篇《侦探小说的两派》,然后结合着这本书看,觉得侦探小说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所以有此感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17:31 , Processed in 0.06002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