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93|回复: 17

[原创文字] 旧文:三年惠忠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2 17: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小即


转眼间,成为一名老师已经三年了。走在大街上,推销的人能一眼判断出我是个老师。这种职业气质的形成曾是我一度极力避免的。我不希望自己固定为某个角色,希望还能给人“有多种可能性”的印象。捧着被茶叶浸染的大杯子,拖着咽炎和静脉曲张的身体,带着温和的食草动物的表情,因为职业习惯而对子女唠唠叨叨,对自己讲述的那一套深信不疑而趋于独断……不,不,我不希望自己变成这样。但时间终究这样雕刻了我。

新老师最初的功课是要把自尊心磨得迟钝一些。在很长的时间里,看到学生上课时讲话、睡觉、干别的事,情绪便一落千丈;那时把这样的事看得很严重,认为这如同日常生活中,你对一个人很认真地讲话,而这个人却转过脸去不理不睬。那时开始在心里泛起对于自己以前老师的歉意(因为做学生时经常上课不听讲),也理解了为什么学习认真的同学得分会高——这往往还不是因为他们的实力,而是对他们尊重老师的报偿。又想起读书时偶然注意到老师情绪的反常,但那时根本没有去深究。也许老师的心里正经历着激烈的痛苦,但表面上却不得不强作欢颜,波澜不惊。这些事是坐在讲台底下永远不会明白的。做学生的时候,只是把讲台上的人当成了一种职业设置,而很少意识到他也是一个真实的人。学生不会理解一个老师熬夜备课,想把课讲好,却受到漫不经心的对待时所生出的挫败感。职业掩盖了人,这也是我们面对医生、服务员、清洁工、保姆等等惯犯的一个错误。

难受的经历是一些失败的课堂,和学生仿佛成了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仿佛隔着遥远的银河系。身体里有另一个自己跃上半空嘲笑这个味同嚼蜡的自己。因为彻底的索然无味,时间变得步履维艰,变成了垃圾。这比酷刑还要难受,师生都在煎熬,等待下课的铃声。然后是低头缓慢地走过校园,为下一次课忧心忡忡,彻底怀疑起自己。失败的课堂真让人痛彻心扉,完美的课堂则使人飘飘欲仙。在后一种情况下,老师操控了听众,默契充满了空间,节奏合适,连停顿和静默都有质量。一堂课下来,总是匆匆记下课上倏忽而至的灵感。所以,倾注心力地备课谈不上有多高尚,只是希望能在课上度过相对快乐的时光。

难忘的是监考时的百无聊赖。监考是一种苦役,远不像做学生时羡慕的那样。考生是太沉重,而监考者则太轻,因为太轻,而成为“不可承受之轻”。惟其如此,监考时的八卦便尤其记忆深刻:其一是看到一个留学生的肩膀靠后的地方纹着三个汉字——“虎,富,吉”。在这个特殊的地方,我重新认识到汉字的美,进入汉字的生命。“虎”真的就像一头老虎,拖着尾巴,步伐活跃,威风凛凛;“富”则是那么平稳,闲庭信步,悠然自得,心宽体胖;“吉”则很轻快,年轻,无拘无束,仿佛无论走向何方都是好运铺满路途。刻写在身体上的这三个汉字气韵非凡,每个字都是一幅神秘的图画。其一是监考中收缴了一个也门学生的手机,宽大的屏幕上是一条尚未写完的英文短信,大意是:我好久没吃鸡蛋了,能不能帮我买几个鸡蛋带回去,我可能要稍晚一点才能回住处……这种对待基本生存需求的虔诚态度令人动容。

寡言的时候是和毕业生的重聚。在那样的聚会里,常常不知道说什么好。还记得他们在学校时意气风发的样子,一起喝酒,读诗,搞学生活动,可是不过参加工作才半年一年,已经变得颓唐,眉眼间流露出疲惫。我知道,他们也在经受着我曾经受过的一个生活的阶段。看似广阔的社会无孔不入地弥漫着类似的市侩气氛,曾经的纯粹生活只会像是梦游。一代一代人都在忍受,没有办法改变什么。我只希望,在大学所受的教育能让他们心灵的城堡尽可能保持丰富和鲜活,尽管灰尘落满了四檐,但内里依然金光夺目。记住,每个人都是一个辉煌壮丽的生命,尽量,不要让它暗淡下来,有机会的时候,甚至还要照亮四围。

感到肃穆是和大一新生谈话。他们是那样赤诚,然而迷惘;他们拥有青春,犹如拥有大量的财宝,但不知如何去挥霍;他们像在水中挣扎的人,不清楚应该登上哪一条泅渡之舟或继续游泳。老师职业的神圣性在这一刻暴露无遗,随之而来的却是深深的无助和无力。这早已不是“布道”的时代,而是“选秀”的时代。在这样的大时代里,老师能拯救的唯有自己:成为一个老师,并仅限于一个老师。“成为一个老师”(犹如奶粉成为奶粉,工会成为工会,或夫子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味着回归“老师”的本义,清除私心杂念。我的一个老师朋友说,当老师是良心活儿。深以为然。如果老师遵从的不是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最高律令,单靠外部的监督管理是难收实效的。“仅限于一个老师”则意味着放弃“样板”、“导师”或“灵魂工程师”的奢望,解开绳索,给学生完全的自由。老师在课上所讲,不过是个人的一部分自传,一些即时的人生心得,仅供参考而已,学生需要自己去寻求自己的真理,去独自泅渡过漫漫长夜,最终,“成为自己”(尼采意义上的“to become what one is”)。

三年里,经常发生的是被人问到在哪里工作。当提到对外经贸大学时,他们往往神色活跃;而当他们知道我教文学之后,眼睛立即变得空洞和茫然。在社交活动中表明文学教师的身份,常常觉得腼腆,不好意思——这么说丝毫没有轻视文学的意思,相反,我认为文学恐怕正是我们生活的本质。——只是觉得太奢侈了,或者说太虚无。

到对外经贸大学来,第一印象是它的校园很小。因为它是以经济和贸易这样的主流学问著称的,我设想它应该像一只豹子一样充满活力,由此甚至想到了世界著名高校中以规模小著称的“巴黎高师”。我并不认为经济学和文学有什么矛盾。从最高的意义上说,经济学必然是人文的,也唯有把服务于人类幸福作为使命的经济学才真正值得大学去研究。同时,我也深信,如果一个人仅仅陷身于现代分科制度所划定的“文学”专业的领域,可能也难得有大的进境。我当时设想要借此机会增进自己对于这个社会主流知识的了解,以便活得更宽广——遗憾的是,到现在进展还小。

另一件印象深的事是迁户口的时候,看见集体户口的地址是“惠忠庵1号”。当即记住了“惠忠庵”。这个地名牵系起这片土地悠久的农业历史,或许还有信仰的历史,它是如此顽强和神秘,哪怕只有一个展露的瞬间也要抓住你的耳目,将你拖入一个巨大的传统之中。现在,我更喜欢以“惠忠庵”来称呼自己工作了三年的地方。一些陶醉的瞬间是坐在图书馆二楼的落地长窗前读书,看见高大的白杨树在风中摇动着树叶,落日的余晖从楼后一直延伸到树林里,万千人世似在眼前,却又隔座远看。那时的感觉真好。那就是惠忠庵的感觉——喧嚣市声中的修行之地。


                                                          201095

点评

好久远的文字,但读来依然有感觉  发表于 2018-11-22 17:38
发表于 2018-11-22 20: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我看过,应该是在论坛上发表过吧。对老师形象的描述太准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3 16: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兰晓芙 发表于 2018-11-22 20:05
这篇我看过,应该是在论坛上发表过吧。对老师形象的描述太准确了。

是收在《七彩中文》里,当时读了,对“食草动物”一句印象十分深刻:)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5 收起 理由
木兰晓芙 + 5 谢谢提示!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3 22: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我只希望,在大学所受的教育能让他们心灵的城堡尽可能保持丰富和鲜活,尽管灰尘落满了四檐,但内里依然金光夺目。”
可能这就是所谓“青春”的意义,那些高音的时刻终将消退,可属于它们的回响会在整个人生中不断震荡,刺醒每一个喑哑的早晨。

点评

你的句子很有诗意  发表于 2018-11-29 19: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4 12: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毕业生聚会的那段文字戳中痛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6 10: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经贸大学教文学和在经贸大学学文学,很长时间里我都觉得有一种怪异感,不过近几年我想明白了,这恰好就是我们这种人的机缘:不至于太市侩,也不至于太迂腐。

点评

有道理  发表于 2018-11-29 19: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6 12: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水 发表于 2018-11-23 16:09
是收在《七彩中文》里,当时读了,对“食草动物”一句印象十分深刻:)

原来收在《七彩中文》里。对这篇里的“监考”一段印象深刻,以至于这么多年在难熬的监考时光里常常受到胡老师的影响,在确信考场没有作弊现象之余,时不时观察学生们的发型服装衣饰,纹身倒没观察到。

点评

感谢!  发表于 2018-12-6 22: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7 0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7 16: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楚月 发表于 2018-11-27 09:35
惠中庵读书夜的名字是这样来的吗?

是的,原来学校集体户口上的地址是惠中庵一号,现在貌似都改成了惠新东街十号?

点评

原来是这样,之前一直好奇来着。  发表于 2019-3-31 20: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7 16: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到肃穆是和大一新生谈话。他们是那样赤诚,然而迷惘;他们拥有青春,犹如拥有大量的财宝,但不知如何去挥霍;他们像在水中挣扎的人,不清楚应该登上哪一条泅渡之舟或继续游泳。

依然记得09年小即老师第一节课上内容,是从让我们熟悉老师开始的,我室友的问题是关于《乳房》那首诗。

点评

这个印象深刻,是刘军吗?  发表于 2018-11-29 19: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4-19 21:54 , Processed in 0.05216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