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57|回复: 12

[【分享】在读] 2020读书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3 21: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车前子 于 2020-1-23 21:54 编辑

      在过去一年的精神生活中,我意识到自己把过多精力用于阅读低俗文学。人的一生如此短暂,更何况我对低俗文学又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因此是时候转移视线,把有限的读书时间投入到其他我还不了解的知识上了。
      为了更好地记忆读过的书,我决定开个新楼做记录,为了更充分地消化这些书,我打算给每本读过的书写一段短评,并从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三方面为它们打分,希望这些短评能为同样有兴趣阅读它们的人带来一丝助益。
      然而,鉴于我头脑简单、思想贫乏、品味低下、措辞偏激,这些短评很可能成为我个人偏见的集中展现,如果抹黑了某位或某几位受人喜爱的作者,或传达了某些不正确的三观,请先接受我的道歉!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minaday + 1 期待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 22: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车前子 于 2020-1-24 21:58 编辑

2020.01.23阅读记录
书名:《俄罗斯文学》
作者:(英)卡特里奥娜·凯利
趣味性:★★
思想性:★☆
知识性:★★☆
综合评价:★★
充满偏见的个人短评:
      本书隶属牛津通识读本系列,致力于以简洁笔墨让读者大致了解一门学问。不同于以往那些直线式罗列作家生平和代表作,或是简述文学运动和文化制度的文学史,作者采取一种放射式的写作结构,以普希金的名诗《纪念碑》为中心,延伸出七个话题:俄罗斯的作家崇拜、性别叙事、宗教影响等等,这种结构无疑是非常巧妙的,有志写些有趣东西的朋友们可以参考参考。
      然而放射性的结构往往代表着缺乏一条贯通的主线,这就是说很有可能缺乏逻辑,缺乏逻辑又往往代表着作者的价值观在本书中占主导地位,更别提作者凯利教授在本书中取得了双重成就,不仅缺乏逻辑还缺乏论据……其结果就是这本书变成了作者的观点输出合集,让人看完之后并没有对俄罗斯文学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
      此外,虽然书名叫《俄罗斯文学》,但不知道为啥作者就是喜欢跟苏联过不去……俄罗斯文学发端自12世纪的《伊戈尔远征记》,至19世纪的黄金时代而盛极,当代文学虽不复以往盛景,也是百花齐放(以上这些作者统统没有提),放眼俄国文学史,苏联文学的时期不过短短69年,何德何能让作者追着黑了半本书啊!一章里倒是有半章黑苏联,你倒是抬头看看书名好伐!
      其实黑苏联黑了大半本不要紧,毕竟痛打落水狗早在鲁迅先生提出前,就已是全世界人民的光荣传统,CCCP红旗落地近三十年,如今被翻来覆去鞭尸也是理所当然。但是作者鞭尸鞭得未免也过于全方位多角度了——凯利教授认为,苏联政府不宣传普希金,是用政治去抹杀和镇压文艺,苏联政府宣传普希金,是要把他当成国家的洗脑工具;群众
关注普希金的非经典作品,是被浮夸的社会风气侵染,群众关注普希金的经典作品,是对经典作品的谄媚和无脑狂热……饶是我自己向来黑苏联黑得也怪起劲儿的,读到这些还是吃了一大惊。            总之,至少作者完成了自己在前言里的写作目标:本书无意成为一部循规蹈矩的文学史。
      毕竟这玩意算不算文学史都很难讲。




点评

你好犀利,喜欢  发表于 2020-2-6 18:05
哈哈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20-1-24 03:34
短评非常有趣~  发表于 2020-1-24 03: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3 23: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支持一下终于舍得从低俗文学中抬起头捡起了自己吐槽本职的车儿

点评

我都开帖了,这位朋友不准备写点啥吗  发表于 2020-1-24 22: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4 03: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喜欢这贴了!期待!

点评

么么哒欢迎常来看!  发表于 2020-1-24 22: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4 03: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老车的弗拉格多续几秒,她终于记起了自己应该是个段子手

点评

吸吸吸  发表于 2020-1-24 22: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4 21: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车前子 于 2020-1-24 21:57 编辑

2020.01.24记录
书名:《查理曼大帝的桌布——一部开胃的宴会史》
作者:(英)尼科拉·弗莱彻
趣味性:★★★
思想性:★
知识性:★★★☆
综合评价:★★★
充满偏见的个人短评:
      标题上的查理曼大帝,标准译名是查理大帝,就是扑克牌红桃K上画的那个国王,相传他有一块石棉织的桌布,每次宴会结束,他就当着来宾的面把这张沾上污渍的桌布往火里一扔,石棉上的污渍被烧得干干净净,拿出来又是一张洁白如新的好桌布。
      题目引的这个典故基本上就说明了这本书的基调——带点猎奇性质,罗列关于世界各国宴会饮食的资料合集。这本书里关于古代欧洲贵族的饮食方面的资料非常丰富,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一读。
      因为这书本质上就是个收集宴饮资料的文件夹,固然信息量大,但过于散乱,读者读完也不大好总结,就简单写两个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吧。
      原先读到英国的一首童谣《六便士之歌》,里头有这么几句:
     “二十四只黑画眉,
      被藏在烤好的派里面
      当派被切开,
      鸟儿就开始鸣唱”
      当时以为这几句纯粹是虚构描写,还赞叹了几句很有童话色彩,挺可爱。结果看了这本宴会史,发现中世纪人还真烤过里面藏着小鸟的馅饼……还不仅仅是“烤过”,实际上藏活物的空心馅饼在中世纪宴会上甚至是道广受欢迎的名菜,而里面的内容物远远不局限于黑画眉。根据此书记述,才华横溢的中世纪厨师们起码往馅饼里装过这些玩意——各种小鸟(活的)、青蛙(活的)、兔子(活的)、蛇(活的)、一个名叫杰弗里哈德森的侏儒(活的,谢天谢地)。
      这段记载起码教会了我两件事:第一,不要妄想用我自己年仅二十来岁的脑袋瓜子去揣度全人类的伟大想象力;第二,生活非但是艺术的源泉,而且时常高于艺术。
      书里还单辟一章讲了讲斋戒日宴会的故事。基督教为教徒们设置了一大堆斋日(当然现在基本没人遵守,顶多过个四旬斋),斋日里教徒们不能吃肉。
      于是各大修道院对于“什么是肉”这个问题展开了详尽深入的探讨。
      首先大家一致认为,鱼类不能算肉,鱼生活在水里,肉用动物通常活在陆地上。
      我合理怀疑真正原因是大部分修道院都临河。
      此后随着神学界对教义研究的逐渐进步,或者说随着大家对饮食多样性的追求逐渐增长,一些野生水鸟也被剥夺了肉籍,因为它们在水中生活……换在今天这帮人早就罹患野味肺炎进医院啦!
      后来有个厉害的神学家叫托马斯阿奎那(这个人还在我们法律教材上露过一脸,是中世纪的法学巨擘,对法做了分类),再次发挥其卓越的分类才能,把鸡分到了水生动物家族里,于是大家又开始踊跃吃鸡。
      此外又有一些奇才,把还没生下来的小兔子也放进了斋戒食谱,因为据说“子宫中的流动性使它们变成了一种液体生物”。
      我:……?
      谁和我说中世纪扼杀人的创造力来着?
      值得一提的是此书还大发慈悲给了中国菜和日本菜各一章的篇幅(俄罗斯和印度就没这个待遇了),除了对中餐的论述颇多谬误之外简直无可挑剔。比如作者说有一个叫Lu的宋朝皇帝(查无此皇)喜欢逛菜市场,再比如作者把王翰的《凉州词》与陆羽的《茶经》相比,说凉州词是以食物为主题的写实主义饮酒诗……一句话,这一整章都呈现出“因为槽点太多反而无懈可击”的气质。
      作者还这样善意地为中国人食用内脏的习惯寻找理由——“在中国,食物总是很珍贵,而她的人民学会了怎样充满想象力地运用匮乏的资源,在权贵们举行梦幻般的宴会时,穷人的食物却稀少而单调。这一点,如同烹饪技巧,从未改变。”
      关键我琢磨着这现象也不是中国一国才有啊?再说,好像欧洲就不吃内脏似的,且不提法国鹅肝和意大利牛肚包,羊下水杂烩现在不还是你苏格兰的招牌菜吗?
      据网上说,此书对日料的记录也有不少错漏,不过我对日本菜也不了解,此说暂且存疑。
      总之这书作为长知识的消遣读物是合格了,适合茶余饭后随手打开,看到哪算哪。

点评

苏格兰的哈吉斯,简直了。。。。  发表于 2020-1-30 08: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3-28 16:51 , Processed in 0.03370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