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98|回复: 10

[读名著] 梯利《西方哲学史》摘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13 16: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假期自律性明显降低,所以开个楼,每日更新,也鞭策自己每日读书。

因为我读书太少,水平所限,这个帖子绝大多数为摘选,一般不做评论,但有些部分会附上其他书目节选。

点评

大赞,一起学习  发表于 2020-2-13 22:34
 楼主| 发表于 2020-2-13 16: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竹露 于 2020-2-14 21:10 编辑

1、事实是这样,个人正在开始分析和品评人生,他不仅过生活而且对生活有所思考;他不再满足于表达其民族通常的概念和理想,而是被激励着去提出他本人伦理的、政治的和宗教的思想和希望。从那些更广泛和更复杂的经验中产生的这种探索和不满的精神,终于导致人们以伦理和政治理论的形式对人类行为作哲学的研究。

——第一编 希腊哲学    第一篇 自然哲学    第一章 早起希腊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第四节 文学

2、西塞罗说,智者把哲学从上天下降到人间,使注意力从外界自然转向人本身,而且认为专门研究人类就是研究个人。他们却没有认识到人的普遍因素,见树不见林,只见个人而不见人类。他们夸大人类判断中的分歧,忽略其意见一致处。他们过分强调感官的虚幻。他们强调人类认识和行为中的偶然、主观和纯属个人的因素,而没有正确地对待客观因素,即为一切人所接受的原则。但是,他们批评认识……为认识论开辟了道路……加速了逻辑的诞生。

——第一编 希腊哲学  第二篇 知识和行为问题   第一章   智者时期   第四节  智者活动的意义

3、公元前五世纪末叶开始形成的情况已如上述。需要有人整顿这个时代思想和道德的混乱状态,分辨真伪,分辨本质和偶性,把人们引上正确的道路,帮助他们看清事物中间正确的关系。这就需要一个能够在极端保守派和极端自由派之间掌握裁决权的调解者。苏格拉底相当于这样的人。

……

苏格拉底的行为体现他所教导的德性。他极为克己、豪爽、高尚、勤俭,有很大的耐性,没什么欲望。在七十年的一生中,在战争和执行政治任务时,他在行动和精神上都表明他很有勇气。他受审时的风度给人以深刻印象,表现出态度庄严、坚定,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正确的就做,既不害怕,也不讲情面,对一切人仁爱,没有对任何人怀有恶意。他死得像他活着时一样壮丽。因被诬告为不信神和腐蚀青年,他被国人判处死刑,于公元前399年饮鸩而死。他以自己遵从法律并坚持别人也遵守法律,证明他尊重权威和忠于国家。定罪以后,他的朋友安排一个逃跑的计划,他拒绝由这种做法得到好处。他提出理由,说他整个的一生都享受了法律的利益,不能在晚年不忠于法律。

——第一编 希腊哲学  第二篇  知识和行为问题   第二章   苏格拉底   第一节  苏格拉底的生平

附:《苏格拉底的申辩》节选

我相信,我了解,神派我一个职务,要我一生从事爱智之学,检察自己,检察他人,我却因怕死或顾虑其他,而擅离职守;这才荒谬,真正堪得抓我到法庭,告我不信有神,因我不遵神谕,怕死,无知而自命有知。诸位,怕死非他,只是不智而自命为智,因其以所不知为知。没有人知道死对人是否最好境界,而大家却怕死,一若确知死是最坏境界。以所不知为知,不是最可耻吗?

……

我一息尚存而力所能及,总不会放弃爱智之学,总是劝告你们,向所接触到的你们之中的人,以习惯的口吻说:“人中最高贵者,雅典人,最雄伟、最强大、最以智慧著称之城邦的公民,你们专注于尽量积聚钱财、猎取荣誉,而不在意、不想到智慧、真理,和性灵的最高修养,你们不觉惭愧吗?”

……

莫怪我说实话。凡真心为国维护法纪、主持公道,而与你们和大众相反对者,曾无一人能保首级。真心为正义而困斗的人,要想苟全性命于须臾,除非在野不可。

……

我一生未尝宁息,不象众人之只顾家人生产、蓄积钱财,不求武职,不发政论,不做官,不参与国内阴谋和党派之争,自知过于刚直,与世征逐难于保全性命,便避开了对自己和你们都做不成有益之事的纷华之城,专去那对每个私人能得到我所认为最大益处的地方。劝你们个个对己应注意德与智之求全先于身外之物,对国当求立国之本先于谋国之利,对其他事要同样用先本后末的方法。

……

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申辩篇》末句)

点评

不妨抽空读一下柏拉图的《苏格拉底最后的日子》,非常引人入胜  发表于 2020-2-24 10: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21: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4、我们必须由感官知觉和意见前进,达到真正的知识。这一点是做不到的,除非我们有一种欲望、或者对真理的爱、所谓厄洛斯(注:厄洛斯,古希腊原始神之一,是一切爱欲与情欲的象征,被认为是世界万物产生、结合的根本动力,罗马对应神为丘比特),即由探索美的观念所激起的爱慕之情:由探索美过渡到探索真理。

……

但是柏拉图告诫我们,像“正直”这样的观念或概念并非起源于经验,不是通过归纳,由(关于正直)的个别情况抽绎出来的;个别的情况只是一种手段,用它把已经模糊或隐晦地存在于灵魂中的正直的观念清理一下,使人意识到它,把它弄得明显起来而已。当这个观念引申出来以后,可以从中演绎出其他的观念。我们展开它的涵义或意义,从而取得绝对确实的新知识。的确,人是万物和一切真理的尺度,因为在人的灵魂中蕴藏着作为他一切知识起点的某些普遍的原理、观念、概念或理念。

经验不是观念的来源,在经验或感官世界中没有同真、善、美那样的观念恰好相符的东西;任何具体的东西都不是绝对地美或善的。我们根据真、善、美的理想或标准来考察感官世界。

……

真理是关于实在、存在本身和实际的存在的知识。感官所知觉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它是变化流动的世界,今日如此,明天变成别样(赫拉克利特);它无非是现象、虚幻。真实的存在是常住不变和永恒的东西(巴门尼德)。因此,要取得真知识,必须认识事物常住不变的本质。只有思维、运用概念的思维,才能把握永恒不变的存在;它认识本然的存在、在万变和繁杂中保持始终如一的东西,即事物的根本形式。

——第一编 希腊哲学   第三篇 重建时期   第一章 柏拉图   第二节 辩证法

5、【他(柏拉图)认为理念或模式是自在和自为的,有实体性;它们是实体,是实在或实质的模式,即万物原始、永恒和超越的原型,先于、脱离和独立于事物而存在,不象事物那样受变化的影响。我们所看见的个别事物是这些永恒模型的不完善的复制品或反映,个别事物有生有灭,而理念或模式则永存不息。】

……

【理念或原型虽然无数,但并非乱成一团,没有秩序。它们构成很有条理的宇宙,或者是有理性的宇宙。其理想的秩序形成一个彼此有关系、有联系的有机的整体,各种理念按逻辑次序排列,位于最高的理念、即善的理念之下;善的理念是一切理念的泉源。这个理念是至高无上的,在它之外没有其他同样的理念。真正的实在和真正的善是同一的;善的理念是逻格斯,即宇宙的目的。因此,一中有多。在仅能用智力了解的或理想的宇宙里,没有不是一中有多或多中有一的(巴门尼德)。】

……

柏拉图的思想体系是希腊著名思想家学说的融合和变革。柏拉图同意智者的意见,认为不可能有(关于现象的)知识;同意苏格拉底的意见,认为真知永远是关于概念的知识;同意赫拉克利特的意见,认为(现象)世界经常变化;同意原子论者的意见,认为存在是多(理念);同意埃利亚学派的意见,认为(理念)世界是不变的、存在是一(逻格斯、真正的实在、真正的善);同意几乎所有希腊思想家的意见,认为归根到底,宇宙是有理性的;同意啊那科萨格拉的意见,认为精神统治宇宙,而精神同物质有区别。他的体系是到他那时为止,希腊哲学史成熟了的果实。

——第一编 希腊哲学   第三篇 重建时期   第一章 柏拉图   第三节 理念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21: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6、自然中个别对象是理念的复制品。这应该如何理解?纯粹、完善和不变的基质对不完备和永远变化的感官世界起什么作用?这里有另一基质,它可以成为任何事物,而理念不是那样;可感觉的存在就因这一基质而不完善。这一基质,亚里士多德称之为柏拉图式的“物质”,构成现象世界的基础。……某些柏拉图的注释家认为这种柏拉图的“物质”是空间,另一些注释家认为它是没有形式而充满于空间的质料。……(质料或物质是非存在的,不具形式)。不具形式的东西不是按处于不存在状态这个意义来理解的非存在,而是在有较低级存在的意义上来理解的非存在。非存在一词表示价值判断。只要可感觉的世界呈现形式(理念),它就有一定程度的实在性或存在。……同时,具有同一性名称的许多不同对象的差异和不完善,乃因非存在、即基质而起。

*理解:最高一级的世界是理念世界,最完满。低一级的世界是现象世界,因有质料的参与而变得不完满。质料,亚里士多德叫它物质,关于它有两种解释,被称为“质料”时,它是填充任何现实事物必不可少的材料;被称为“物质”时,它是现实世界所有存在物的概括称谓,不等于任何一种具体事物。柏拉图认为只有理念、以及理念组成的形式才是存在,是实有,具有永恒性;而质料/物质是变动不居的,因此相对理念来说,质料/物质是非存在。

策勒尔指出,它(质料/物质)是第二种原因,即盲目而无理性的必然的原因。于是这里就有两种基质,即精神和物质,其中精神是真正的实在,最有价值,它使万物拥有形式和本质,是宇宙中法则和秩序的基质。而另一因素、即物质是属于第二位的,即呆滞的、无理性的、顽强的力量,精神的不驯服的奴隶;它只是多少而不完善地打上了精神的印记。形式是能动的原因,物质是协作的原因。它既是朋友,又是敌人;既辅助,又阻挠;它是自然和精神上的弊病、变化和不完善的根源。因为理念世界和善是同一的,非理念的东西必然是邪恶。如果要标明柏拉图体系的这一部分,应该称之为二元论。因为它以精神为事物的首要因素,物质为占第二位的因素,它是唯心主义或唯灵主义的。无论如何,它是彻底反对唯物主义和机械论的。

柏拉图的创世故事,来自《蒂迈欧篇》,他只肯定这个故事具有盖然性:

造物主以理想的世界模型来塑造世界,以善的观念为指导,它尽可能构成一个完善的宇宙,唯受阻于物质的基质。造物主不是真正的创造者,而是建筑师。精神和物质这两种基质早已存在,只需要有人把他们结合起来。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它赋予世界以灵魂和生命,而这个世界是由四种物质元素(水火土气)组成的。他用可分与不可分的东西、同一和变化、精神和物质来组成这个世界的灵魂,以使它认识理想的东西和感知物质的东西。世界灵魂有自己的原始的运动,这是一切运动的原因;它自己运动,并促使物体运动。它弥布于全世界,是世界上美、秩序与和谐的根源;它是上帝的影像、一个可见的上帝。世界灵魂是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之间的中介。它是一切法则、数学关系、和谐、秩序、齐一性、生命、精神和知识的根源。它按照它本性固定的规律来运动,把物质分布给天体,并促使他们运动。除去世界灵魂之外,造物主还为行星创造了灵魂或神祇和有理性的人类的灵魂,让低级的神祇来创造动物和人类灵魂的无理性部分。

在这个宇宙生成论中:目的和终极的原因是世界真实的原因,物理的原因仅仅是协作的原因。宇宙中所有美好、合理和有目的的东西,全靠理性;凡是邪恶的、不合理的和无目的的东西,都出自机械的原因。

——第一编 希腊哲学   第三篇 重建时期   第一章 柏拉图   第四节 自然哲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21: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7、他(柏拉图)认为人生和人文制度的意义和价值问题,牵涉到宇宙和人类的性质和意义这一更大的问题。他的伦理学同他的认识论一样,是建立在他的形而上学之上的。

……

肉体确实是灵魂的监狱、桎梏,从中解脱出来是精神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要尽快地飞离尘世,飞离就是变得同神一样。”灵魂脱离肉体,沉思美好的理念世界,乃是人生的终极目的。

……

快乐本身并不是目的,它不是灵魂生活中最高级的因素,而是最低级的。……柏拉图伦理学说特别注重灵魂中有理性的因素;认为不仅要制服无理性的因素,而且要予以排除。这一部分学说同一般的希腊思想不一样,有禁欲主义色彩,很像原始基督教轻蔑尘世的学说:我们所见的世界无非是刹那间的景象,“世界的繁华壮丽,昙花一现,情欲也要随之消逝。”在柏拉图看来,持久的东西是理性和真理,其余的一切都是虚幻。物质是不完善的,是灵魂致命的重负,从这种障碍物中解脱出来,沉醉于探索美好的理念,或者像基督教徒说的,晤见上帝,是可以虔诚以求的崇高境界。在这里,柏拉图的哲学走到极端而成为神秘主义。

——第一编 希腊哲学   第三篇 重建时期   第一章 柏拉图   第六节 伦理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21: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8、(由于柏拉图的政治学说特别重要,和后来亚里士多德及近代早期、启蒙时期的政治学说家有莫大联系,故尽量完整录入,方便之后遇到其他政治学说时进行对比。)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表述的国家论,是建立在他的伦理学之上的。由于德性是至善,个人不能孤立地而只能在社会中取得这种善,【国家的任务就在于实现德性和幸福;国家体制和法的目的在于为使尽量多的人为善而创造条件】,即保证社会福利。【社会生活是使个人完善的手段,它本身不是目的。】诚然,个人必须以私利服从公共福利,但是,这只是因为个人的真正的善同社会福利联系在一起。如果所有的人都讲道理和有德性,就不必有法和国家。

……
(1)《理想国》中政治学说:

国家的组织应该像整个宇宙和个人有德性的灵魂一样,那就是说,理性应该在其中占统治地位,社会上有许多阶级,正如灵魂有各种功能(理性、血气和欲望);各个阶级之间的关系也相当于健康灵魂中各种功能之间的关系。受过哲学训练的人代表理性,应当作统治阶级;军人阶级代表生气勃勃的因素或意志,其职务是防御。农业生产者、手工业者和商人代表低级的欲望,以生产物质财富为其职能。一个国家的每一个阶级,无论是从事工业、军事和守卫,做自己的工作,坚守自己的岗位,一个国家就会实现正义。这些阶级在一定的条件下,和睦相处,一个国家就有节制、勇敢和智慧。当粗俗的多数人的欲望由少数人的欲望和才智所统御,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对谁应该统治的意见一致时,国家运行自如。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国家中有一种职业,这种职业应该是最适合他原有的能力的。正义就是占有自己应该有的,做自己应该做的,守本分,不管闲事。

理想的社会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个大家庭。因此,柏拉图反对私有财产和一夫一妻制,主张两个(为劳动者所供养的)上等阶级实行共财产和共妻儿。他还有其他的建议,其中有监督婚姻和生育(优生学),遗弃弱婴,推行国家义务教育,教育妇女作战和参政,检察文学艺术作品。柏拉图对艺术没有好评,认为那是对感官世界的摹仿,而感官世界本身也不过是事物真正本质的摹本。因此,艺术是模仿的摹仿。但是他指出,艺术应该作为道德修养的一种手段。

(这里可以对比一下《美丽新世界》的优生制度和等级制度等)

对统治者的培养:


国家是一个教育机构、文化工具,必须建立在可以获得的最高知识、即哲学的基础之上。“除非哲学家在国家中取得王权,或者是现在称为国王和君主的人具有足够的真正哲学方面的修养,那就是说,除非政权和哲学融合于一身……城邦就不会得救,何况全人类。”国家应承担教育高贵阶级儿童的任务,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而进行。这种计划适用于到二十岁为止的男女,其中包括儿童时期的身体锻炼,涵养德性的神话讲述(即上文艺术作为道德修养的手段),增强体质和意志的体育,阅读和书写,激发和谐、调和与美感并鼓舞哲学思维的诗和音乐,诱导精神脱离情欲而追求实在的东西的数学,还有军事训练。从二十岁的青年中选拔出优秀者,这些人着眼于相互关系而研究其儿童时代所学的各项科目,视之为一整体而做通盘考察。三十岁时,在这些领域、在军事和其他训练项目里表现出最大才能的人,研究五年论辩术,之后,在军事统率和占第二位的民事方面担任职务,接受考验。五十岁时,那些精明能干的人要研究哲学,等着轮到他们来掌管国家中更高的政务。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完善国家的理想,是【人间神国】的梦想。这往往被人称作乌托邦。不过我们要记住,柏拉图是把它当作一个小的城邦来设想的,他的许多“理想”在斯巴达已经实现,不少的“理想”被认为是今天的事实。

(2)《法篇》中的政治学说:

在他的后期著作《法律篇》中,柏拉图大大修订了他的政治理论。一个好的国家除去理性或洞见以外,还应该有【自由和友谊】。【一切公民】都应该有自由,享有参政权;他们应拥有土地,让农奴和外国人从事商业和贸易。家庭恢复了它固有的地位。知识并非无所不包,还有其他表现善良行为的动机,例如快乐和友谊,痛苦和憎恨。然而,德性仍然是理想,训练有道德的意志仍然是目标。

——第一编 希腊哲学   第三篇 重建时期   第一章 柏拉图   第七节 政治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21: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竹露 于 2020-2-14 21:12 编辑

8、柏拉图哲学与基督教的联系:

柏拉图的体系对后期希腊思想和基督教哲学与神学有很大影响,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它的世界观范围广泛,试图从理论上解说几乎人类的一切事业和活动。基督教力图使它的教义被有教养的罗马人所理解和接受时,柏拉图的体系乃成为它的思想宝库。它的唯心主义、目的论、以一套理念为世界模型的思想、二元论、神秘论、对物质和感官世界的轻蔑、伦理的国家、灵魂不死的论证和人类堕落的学说,所有这些以及许多其他论点,对于希望表明这种新信仰是合乎理性的人来说,是受欢迎的礼品。以后我们还有机会说明,基督教神学的建立如何极有赖于希腊人,早起教会最大的思想家圣奥古斯丁如何深受柏拉图的影响。每前进一步,我们都会看到柏拉图的唯心主义一直到现在为止,在全欧洲的哲学中,仍不失为一有生气的力量。


——第一编希腊哲学   第三篇 重建时期   第一章 柏拉图  第八节 柏拉图在历史上的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21: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割线——————————

至此,柏拉图部分结束,明天开始亚里士多德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7 00: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9、形式是在物质世界中实现自己的有目的的力量。每一有机体之所以变成它现在那种样子,是由于一种理念或目的发挥了作用。种子里面活动着的指导原则,使它只能变成它所由产生的植物或动物。

……

既然形式统辖物质,物质是潜在的形式,为什么自然界往往达不到它的目的,往往非常不完善、不完全以致变为畸形呢?亚里士多德把自然界的这种失败归诸物质的缺陷。在这一点上,物质不再是单纯的可能性,而对形式有抵制,有它自己的力量。由于它的顽抗,才在世界上同一类型的那些个体中表现出数目繁多和参差不齐。

……

形式和物质相结合,乃产生运动或变化。理念或形式促成物质运动。理念是推动者,物质是被推动的东西。运动使事物本身可能性变成现实。……物质力求实现形式,为形式的存在所激发而活动;它有追求形式的欲望。

……

运动必然开始于某处,而不为运动着的某种东西所引起。因此,有一个永恒的不动的第一推动者,他是自然中所以有一切充满活力的力量的决定性根据。这第一原因既然不动,它必然是没有物质的形式,纯粹形式,绝对精神;因为有物质,就有运动和变化。

第一原因绝对完善,是世界的最高目的或至善。上帝施作用于世界,不靠推动它,而作为美好的图景或理想来影响灵魂。宇宙万物……都因至善或上帝而希望实现其本质……上帝的活动在于思维,冥想事物的本质……他没有印象、感觉、欲望和有所企求的意志,以及类似激情的感情。他是纯粹的智慧。人类的智慧是推理式的……上帝的思维则是知觉的,他于瞬息之间明察一切……他没有痛苦和情绪,极为幸福。

——第一编 希腊哲学   第三篇 重建时期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   第四节 形而上学

10、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
宇宙是永恒的,既无生成,又不毁灭。地球位于中心,周围以【同心圆】的层次环绕着水、气和火,其次是天体,天体是由以太组成的,有些天体携带行星和日月。其次是恒星。……上帝包围恒星所在最外一层,使之运动,这一层的运动影响其他星体运动。

——第一编 希腊哲学   第三篇 重建时期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   第五节 物理学

附:钱钟书《谈艺录》中有《说圆》一文,认为中西哲人皆以圆为贵:
孔密娣女士曾里昂大学作论文,考希腊哲人言形体,以圆为贵。……想其必自毕达哥拉斯始也。
窃尝谓形之浑简完备者,无过于圆。吾国先哲言道体道妙,亦以圆为象。《易》曰: “蓍之德,圆而神。”皇侃《论语义疏·叙》说《论语》名曰: “伦者,轮也。言此书义旨周备,圆转无穷,如车之轮也。”又曰: “蔡公为此书,为圆通之喻曰: 物有大而不普,小而兼通者,譬如巨镜百寻,所照必偏,明珠一寸,鉴包六合。《论语》小而圆通,有如明珠。”……君子法天运,是以柏拉图比至人自足于宇宙之圆而无外; 贺拉斯亦谓哲人不为物役,圆滑完整……译佛典者亦定“圆通”“圆觉”之名,圆之时义大矣哉。推之谈艺,正尔同符。

11、形式是有动力和目的的。它是有机体的灵魂。肉体是器械或工具,工具要为人所用,必然有使用者,即灵魂。灵魂推动肉体,确定其结构;它是生命的元质(活力论)。……肉体和灵魂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但是,灵魂是其统率和指导作用的元质,那就是说,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有目的然后才有目的的实现;没有整体,我们不能理解部分。

——第一编 希腊哲学   第三篇 重建时期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   第六节 生物学

12、人是社会动物,只能在社会和国家中实现其真正的自我。……而国家的目的是要培育好的公民。在这里,把个人是生活的目的和社会是生活的目的这两种观点调和起来了。社会由个人所组成,社会的目的是使个体公民能够过一种有德性和幸福的生活。

——第一编 希腊哲学   第三篇 重建时期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   第九节 政治学

13、雅典衰败以后的时代精神和哲学的伦理化:
伯罗奔尼撒战争完全推翻了雅典这个政治上的霸主,科林斯战争使科林斯土崩瓦解,底比斯战争导致斯巴达的失败。经过长期而顽强的奋斗,马其顿的菲力普在喀罗尼亚一役击败了雅典人和底比斯人组成的联军,成为希腊的统治者。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波斯人,在他逝世以后,他的大将分割了世界上已大部分土地。……公元前146年希腊成为罗马的行省。

在以上所述的情况下,许多有思想的人自然又极为重视伦理问题。在这种时期,旧制度已经破坏,公私生活都伤风败俗,人生的意义问题不会不引起人们注意。国家丧失其独立性,公民的职责降为单纯的服从,明智的人不得不思考如何拯救自己的问题。厌倦的灵魂怎样才得安宁?每当清醒的人们生活极其复杂和困难,在斗争中有陷于失败的危险的时候,他们不得不思考这亘古常新的问题。这就是价值问题、至善问题。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一个人应该怎样生活,他要努力追求的是什么?……按伊壁鸠鲁学派来说,至善或最高理想是快乐或幸福(快乐论),这是唯一有价值的目的。其余的东西,如果能够带来快乐,成为幸福的手段,才有价值。生活在动乱和紧急时期,聪明智慧要使精神保持平静,以尽可能争取个人最大的利益为目标来处理事物。斯多葛学派则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幸福,而是品格、德性、律己、职责,以个人的利益服从全局的目的。

——第一编 希腊哲学  第四篇 伦理问题的探讨   第一章 概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4-26 00:56 , Processed in 0.04888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