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0|回复: 8

[原创文字] 如果你也曾追问生命的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29 22: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安然 于 2022-3-29 22:37 编辑

因为考虑驻外,所以我今年和创始团队协商,把黄房子的模式调整为了主理人制度;
每期主理人负责选题策划并承担高(过)质(得)量(去)的输出
三月“关于意义”由我来负责,也把当期和黄房子朋友们聊的内容与诸位师友分享呀~
当期讨论提纲
1. 你是从哪一刻开始思考意义的
2. 你又是从哪一刻不再思考意义的—虚无(没有意义)
3. 又是哪一刻重新发现意义(什么是意义;思考意义带给你了什么)
4. 聊聊本期推荐
5. 关于“我是谁”
6. 如何追寻到我们想要的意义?


      对我来说,思考意义是一个“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动态过程,因此产生了这一期分层讨论提纲。

       思考意义与人生的有限性密不可分。印象中第一次很深入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是高中时期在《南方周末》上读到一所学校在操场上支了几具棺材,让每个学生在棺材中躺5-10分钟体验死亡。
        犹记得读到这则新闻时带给我的巨大触动,也是那一刻开始意识到人生没有无穷无尽的时间和无穷无尽的机会,有的只是有限的可能性。所谓“生也有涯”。
        大学时期,听道长讲自己一年能读几百本书时,让我产生了 “知也无涯”的悲叹。作为不以书籍为业,只能见缝插针读书的打工人,一年中最多不过百本,即便能活百岁,且从0岁就开始读书,能够用来塑造自我的书,也不过一万本。
这种紧迫性,让我意识到人生是需要规划的。即便不是紧锣密鼓式的规划,也需要设计和取舍。所以这些年我开始有规划地读大部头经典,去年的目标是读完陀思妥耶夫斯基,今年是托尔斯泰。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百年时间,最优策略大概便是通过尽早安排增加对人类文学巅峰的确定性体验
        因为有死亡,人生才有意义。正是这种有限性 要求我们重新评估优先级。就像欧文·亚隆在《存在主义心理疗法》中所说,“尽管肉体的死亡会毁掉人,但死亡的观念却能拯救人”。


        工作之后的很多的重复,让我一段时间里不敢去思考意义。随着阅历的增长,对没有意义的努力、心思、时间、忙碌由惊觉到习以为常。只得安慰自己“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只是,尽管竭力麻痹自己,内心还会被猛然泛起的意义焦虑烫伤。
        毕竟,即便是对于囚徒,最大的折磨都不是鞭打或重体力劳动,而是让他们去做那些明显毫无意义的事。比方把一堆石头搬来搬去,把一片土地挖开再填上。没有监狱会这样干,因为这会让囚徒的精神急速崩溃,导致根本无法管理。
        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作者做了这样一个类比:电影由成千上万个镜头组成,每个镜头都有其含义和意义,但是在看完最后一个镜头之前,整个电影的意义是不能确知的。
        生命的终极意义可能也是如此。濒死之时人们才能揭示生命的全部意义,而这种终极意义也有赖于生命过程中尽其所能地实现每个单一情境的潜在意义。
        被做医学实验的猴子,不会知道为什么它每天都要被扎一针,但我们对此却一清二楚;在当下,如果我们无法理解生命中一些看似无意义的事情时,是不是也因为我们没有站在“正确的”维度。叠加空间、叠加时间、叠加镜片(放大镜或显微镜),借用些工具是否就能看到?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之前,我认为身处极端情境下唯一有尊严的方式就是自杀,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大标志。但这本书给予了我一些超越性的想法,让我意识到,唯有活下去才能探寻到意义。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他原本就是一位心理医生,在二战时,作为奥地利犹太人,没能逃过席卷整个欧洲的纳粹种族灭绝运动,全家都被抓进了纳粹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全部死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战争结束后,他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用9天写下了这本书。而这本原计划匿名出版的小册子,也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成功。
        书中,他反复引用尼采那句“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够生存”。对生命价值有思索的人更能够忍受极端处境,从而活下去。怀揣着对新婚妻子浓重的爱,弗兰克决意活下去;因为这份爱,他竭力运用各种方式增加活下去的几率:用面包换刮脸工具,让面色看起来更红润,更具劳动力;倾听囚犯头子的爱情故事和婚姻烦恼,并给出专业建议……
         活下去才有机会叠加了时间、空间等维度,发现苦难的意义;而弗兰克在离开集中营之后也创立了继弗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意义疗法”。
        在弗兰克看来,找到生命之意义有三个主要途径。
        第一是创造或从事某种工作,第二是爱中找到意义。二者就像弗洛伊德所说,“去爱去工作”。
        不过,最重要的是第三个途径:忍受苦难。

        为什么苦难能给生命带来意义,读完这本书后我想主要是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个人,二是对人类。
        对于个人,苦难会剥离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迫使我们重新思考自己是谁。如果我们就把自己当做所拥有的,所经历的,那么一旦被剥离,赖以生存的根基就动摇了。如果我们认为我们不止于“拥有”,还有“更高的我”存在,那么我们便可能在任何境遇下生活。
苦难就像一块炼金石,帮助我们实现这种自我检验。当所拥有的东西被剥夺时,人性的自由——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是否也会被剥夺。而“凡是不能杀死你的,也终将使我们更强大”。
        对于人类而言,极致的苦难也彰显出了特别的人性。在忍受苦难煎熬的极限挑战中,固然不能希冀多数人胜出,但即便只有一个人取胜,这种胜利也可以被视作全人类的胜利。正因为苦难犹如无底深渊,才赋予了人类承受苦难的无限潜能,也恰恰是苦难的无限深痛,才造就了人类精神的无限深邃。
        换言之,个人的承受,拓宽的可能是整个人类的生命厚度。

        在《活出生命的意义》的结尾,作者写道:
        我觉得没有哪个医生能够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这个问题就好比问一个棋手:“告诉我,大师,世界上最佳的招法是什么?”离开特定的棋局和特定的对手,压根儿不存在什么最佳的招法,甚至连较好的招法也不存在,人的存在也是这样。
你不应该追问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来一次。这样,每个人生命的任务就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
没有抽象的意义,只有具体的意义;
没有绝对的意义,只有相对的意义;
没有普世的意义,只有个性化的意义。
        如果当下发现不了意义,就做最好的选择,就像活第二次且第一次什么都做错了一样去生活。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出生命的意义

点评

读过这本书,很受震撼。还选过几句话上课推荐给学生。  发表于 2022-5-26 19:22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4 收起 理由
剩翼 + 1
沉默的邦兄 + 1
白水 + 1
minaday + 1 写得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3-31 20: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很久不再追问意义,看到了黄房子的通知和安然的这一篇,又想起来一些话,人生是虚无的,但生命不是,生命的重量即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4 18: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后看了两遍,写的好!帖子发到了水区沧浪亭,还是移到松涛书院吧。另外,黄房子这种围绕一个关键词主题大家发言的模式,水云茶会也可以借鉴过来。

点评

好哒~ 大哥费心啦!Thanks♪(・ω・)ノ!  发表于 2022-4-12 22: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7 12: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抽象的意义,只有具体的意义;
没有绝对的意义,只有相对的意义;
没有普世的意义,只有个性化的意义。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9 1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意义是当下整个人类社会必须要思考的话题,这个话题真的很大,我现在有些怀疑心理学是否有资格去提供某种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2 22: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minaday 发表于 2022-3-31 20:30
已经很久不再追问意义,看到了黄房子的通知和安然的这一篇,又想起来一些话,人生是虚无的,但生命不是,生 ...

堆哥这句真的精辟
在绝对意义上讲,人生的意义经不住推敲的,尤其这两天读了波伏娃的《人都是要死的》,更感虚无,生活就好像是死前的过程
但也更感激生命的有限性,死亡真是最完美的设定,如是才让人想要去探寻意义,想要极大化去利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5 10: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每个时代的青年都会问同样的问题  抗战时期的冯友兰  就给青年写过一封该主题的回信   

我现在觉得 能增添人类的新认知  哪怕很微小的知识 就是意义  以及帮助一两个人的事情  也是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4-3-29 14:38 , Processed in 0.0353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